2025重慶兩會期間,重慶市人大代表,彭水縣委書記、縣長陳清鬆做客人民網重慶頻道、成渝發布“人民會客廳——2025重慶兩會高端訪談”時表示,2025年,彭水將牢牢把握穩進增效、改革創新、除險固安、強企富民工作導向,挖掘彰顯“生態、民族、文化”這三大特色,著力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GDP增長7%。
彭水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如何利用好這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吃上“生態旅游飯”呢?
近年來,我們挖掘彰顯“生態、民族、文化”這三大特色,扎實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把咱們彭水的青山綠水、人文風物變成了文旅富礦。
一是強化精品景區輻射引領。持續提升5A級景區阿依河,4A級景區烏江畫廊、蚩尤九黎城和摩圍山等景區品質,帶動形成了羅家坨苗寨、周家寨、阿依林海等一批3A級旅游景區,推出了8條鄉村旅游“爆品”線路,我們的“特色農旅融合之路”還獲評世界旅游聯盟“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全縣有20萬老百姓直接或間接受惠於生態旅游業。
二是釋放節會賽事品牌效應。我們將文旅資源與節會慶典、體育賽事和經貿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連續舉辦13屆“中國烏江苗族踩花山節”“中國·彭水水上運動大賽”,加快打造生態康養和休閑運動基地,2024年游客接待量達到了2820萬人次,入境過夜游客數量增長了25倍。
三是做靚文旅深度融合文章。我們做實做精“九苗”“三養”有形載體和轉化路徑,提檔升級苗城、苗寨,集成打造苗藝館、苗醫藥館和苗繡館,策劃推出烏江和蚩尤九黎城夜游演藝項目,培育發展各類文旅經營主體1800余個,舉辦國際文化旅游消費季系列活動,2024年我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
我們連續五年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去年又入選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綜合競爭力百強縣,2024年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50億元,文化和旅游產業佔GDP的比重突破7%。
彭水除了秀美的自然風光以外,美食呢也是當地的一大特色,比如晶絲苕粉和不老泉水。那麼咱們彭水是如何發揮生態資源這一最大優勢,構建生態產業體系,走好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好生態這一最大資源、最大優勢、最大潛力和最大競爭力,主動服務融入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構建以生態農業為基礎、生態工業為支撐和生態旅游業為紐帶的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動力源泉。
就拿打造“中國苕粉之都”來說,我們強化了實體牽引,培育了特色品牌,提升了加工能力,新引進了6家“鏈主”企業,新建了36條紅薯加工線,推出了晶絲苕粉、火鍋濕粉、酸辣粉、薯片等10余種紅薯產品,全產業鏈產值達到了20億元。目前,我們的“彭水晶絲苕粉”不僅有了地方標准,還成為了“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典型案例,彭水紅薯產業的影響力、拉動力越來越大。比如,我們在提高紅薯產業附加值方面,聘用了9個專家團隊,建設紅薯研發中心,培育出39個特色薯種,開發了系列紅薯加工新產品,全縣有10余萬的農戶通過發展紅薯實現持續增收,彭水的“小紅薯”已成為了“大產業”。
另外,在健康食品矩陣方面,我們整合推出了“八個一”系列產品,即一罐水、一袋粉、一盒餅、一聽飲、一桌菜、一杯茶、一瓶蜜、一桶油。這些我們彭水特產中的“不老泉山泉水”、白茶、蜂蜜等都成了暢銷產品。尤其是“不老泉山泉水”,年產銷量達到1億罐,產品賣到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總的來講,我們著力打造生態綠色產品供給地,全縣農業總產值增速穩定在7%左右,清潔能源、健康食品和民族醫藥產業達到了44億元,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5.6%,縣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360天左右,縣域主要河流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
在新的一年,彭水又將如何保持發展定力,在加快山區民族地區強縣富民現代化建設上,邁上新台階、開創新局面呢?
2025年,我們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干字當頭,唯實爭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牢牢把握穩進增效、改革創新、除險固安、強企富民工作導向,著力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GDP增長7%以上。主要抓手為“六個著力打造”:
一是著力打造生態綠色產業集群。我們突出抓好生態農業提質增效、生態工業提級擴能、生態旅游業提檔升級,力爭農業增加值增長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85億元。
二是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我們持續推進鄉村微改造、精提升,統籌“強鎮帶村”“強村富民”,有序建成一批巴渝和美鄉村,推動與15家駐華國際發展機構合作事項落實落地,加快創建鄉村振興國際合作點。
三是著力打造山地特色韌性城市。我們突出人文產城融通,加快“小縣大城”建設,推進老城、新城、景城強核提能,推動實現興業、強縣、富民一體化發展。
四是著力打造改革創新開放平台。我們深化數字重慶建設和重點領域改革“雙輪驅動”,在彭酉高速今年初通車的基礎上,積極擁抱“高鐵時代”,更好服務融入國家區域發展重點戰略。
五是著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態空間。我們錨定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10周年關鍵節點,守護“兩江四岸”綠水青山,推動流域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提升經濟發展的“含綠量”和“含金量”。
六是著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我們堅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進各民族群眾共同富裕,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