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出現了全新變種 來去無蹤沒法屏蔽和追查
“閱后即焚”的霸屏閃信令人心煩

手機響了,低頭一看發現是一條推銷短信,竟霸佔了整個手機屏幕,點擊“確認”想看看是誰發的,在收件箱裡卻再也找不到這條短信了。這樣的經歷,你遇到過嗎?
年關將至,各種推銷廣告來得愈發凶猛了,其中不乏這種莫名其妙的推銷信息。“為什麼看過之后這條短信就消失了呢?”很多市民頗為疑惑。其實,這是以“閃信”形式發送的垃圾短信,因來無影去無蹤而難以屏蔽,被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機,並由此衍生了一條灰色產業鏈。
不少市民曾遭遇閃信騷擾
“前幾天我就收到了這樣的‘閃信’,全屏都是營銷信息,好像是舞蹈培訓班的。我一點‘確認’,信息就不見了,怎麼都找不著。”昨日,家住武昌徐東的楊先生表示,他十分不解,還以為手機中毒了,后來問了身邊的朋友,發現有人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才意識到可能是一種新的營銷手段。
記者以“閃信”為關鍵詞,在武漢本地論壇、微博等平台上搜索,發現收到過此類短信的網友不在少數。網友“niufangyi”前不久就曾提問:“××現金貸是什麼牛科技?為什麼能發這種強制全屏的短信?”
據了解,這種短信專業名叫閃信、屏信或0級短信,是一種直接顯示在屏幕上、強制接收方閱讀的特殊文本信息,關閉后不會被存儲在設備上,而且是符合GSM(全球移動通信系統)標准的合法短信。
有通信行業專家告訴記者,閃信設計的初衷,是為了在發生緊急情況(如台風、地震等自然災害)前,由運營商推送給用戶進行預警時使用,因此具有強制性、即時性等特點。而正是基於此,也給了垃圾短信可乘之機。
營銷閃信繞開了正規審核
就在上個月,有媒體報道,面對長期存在的送達難題,湖南長沙市中院在全國率先研發出“閃信+”送達平台,實現了訴訟服務短信精准發送提醒、查詢受送達人實名登記手機號碼的功能。從去年8月底開始,截至12月13日,“閃信+”成功送達128758次,查詢74074條,“找不到”和“送不到”等難題得到有效解決。
為什麼本來憑借技術優勢可以分發重要提醒信息的閃信,現在卻被一些機構用來營銷?閃信業務又是誰在運營呢?
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咨詢了三大運營商客服。客服人員表示,有營業執照的企業都可以申請閃信業務,不過,隻能是提醒或者通知類的內容。平台會審核申請,如果內容和營銷相關,是無法通過的。也就是說,走運營商的正常途徑,是不支持閃信用於營銷的。
記者在電商平台上搜索發現,出售閃信業務的商家不在少數。一家“手機新媒體廣告”店鋪的商品詳情顯示:“直推閃信來了,直接送達,閱讀率高……”記者咨詢得知,該店鋪的主要業務是營銷類閃信,並且將其包裝成為一種全新的廣告傳播方式。
專家建議運營商加強監管
記者自稱是武漢某教育培訓機構業務員,想要發送營銷閃信。客服表示,一條閃信0.1元,一次性充值5000元以上可以打8折,“送達的手機號你們自己提供,發送失敗不扣費。”當記者詢問內容是否需要審核時,對方稱任何行業的營銷內容都可以發,審核比較簡單,一般都能過,“這類信息沒辦法攔截,手機軟件都沒轍,不依賴任何網絡數據,隻要能打電話的地方就能接收。”
為了驗証其有效性,客服很快給記者的手機號碼發送了一條閃信,內容為一家信貸公司的貸款業務。
湖北典恆律師事務所陳亮律師透露,閃信因為無法保存,發送的號碼也無處可找,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很難舉報。不過,閃信一般都得通過運營商系統發出,因此運營商有責任對閃信營銷渠道和推廣內容實施監管。他建議,相關部門應從源頭抓起,加強和完善相關監管法規。運營商也需加強內部管理,對於閃信合作商要全面盤查,並研究相關的用戶舉報通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