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社會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什麼是“潛在威脅天體”

2020年04月22日08:2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什麼是“潛在威脅天體”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上官雲)多年前,有一部名為《絕世天劫》的經典科幻災難電影,描繪了小天體撞擊地球時的災難情景,當時一度引發轟動。

如果在現實中,也有小行星這樣的小天體撞擊地球,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就在不久前,“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等話題上熱搜,這讓不少人捏了一把冷汗。

不過,據專家解釋,這兩顆小行星都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但那些讓人有些頭疼的小行星,到底是什麼來頭?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咋回事?

據多家媒體報道,4月底到5月初,將有兩顆存在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聽上去似乎有點危險,但專家表示,它們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

其中一顆小行星編號為52768,1998年由美國位於夏威夷的NEAT項目發現,經過20多年的跟蹤監測,52768號小行星的軌道數據已經相當准確。

它將於北京時間4月29日17時56分左右飛掠地球,速度為8.69公裡每秒,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為628萬公裡,約合地月距離的16.4倍,因此不會對地球造成影響。

第二顆小行星是“2020DM4”,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觀測站的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也正在接近地球。

“2020DM4”預計將於北京時間2020年5月1日18時05分左右飛掠地球,屆時離地球最近距離約為705萬公裡。

那些小行星來自何處?

實際上,小行星是指太陽系內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它們的形成理論也比較復雜。

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基地助理研究員鄭捷介紹,目前普遍認為,大行星在形成過程中,剩余的物質形成了小行星,小行星的形態和它們的大小關系很大,足夠大的小行星可以形成球形,小一些的小行星就有點“千奇百怪”。

“谷神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小行星,時間是1801年。”他說,大部分小行星運行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但是也有不少小行星的軌道很復雜,甚至跨越多顆大行星的軌道。

“所謂‘與地球擦肩而過’,是指小行星、彗星、流星體等小天體在運行過程中,和地球距離小於750萬千米,這類天體一般被稱為潛在威脅天體。通常並不會有特別的表現。”鄭捷稱。

但個別小天體太過於接近地球,例如和地球的距離比月球軌道半徑小時,有可能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與地球發生碰撞。

平時大家看到的流星,就是小天體被地球引力吸引,進入地球大氣層燃燒所形成的,如果燃燒后的殘余落到地球上,就是隕石。

小行星撞地球可能會有啥后果?

事實上,人們之所以常會對小行星接近地球感到擔憂,這是因為,假如它們撞擊地球,很可能會帶來比較大的影響,或是災難。

此前,據外媒報道,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確定了地球上最古老的隕石撞擊坑,並表示,這有可能解決地球如何從冰川期“解凍”演變至今的謎團。

“小行星和彗星、流星體是地球上隕石的主要來源。”鄭捷舉例道,近百年來比較著名的是發生在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很可能是大隕石撞擊地球。另外一次就是2013年的車裡雅賓斯克事件,這兩次都造成了嚴重損失。

隨著時間演進 ,歷史上形成的隕石撞擊坑基本上都會隨著風化作用和地殼運動而慢慢消失,而月球上的撞擊坑由於沒有風化作用,在千萬年之中保持著原始的形態。

保護地球 人類有哪些方法?

在科幻片中,常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帶來毀滅性災難的題材,而人類總也能在千鈞一發之際拯救地球。但現實中,這個難度要大得多。

“目前一些國際機構正在設想可行的對策。其中一種設想是,提前將有威脅的小天體推離其現有的軌道。”鄭捷說。

他表示,此外,天文學家對近地小天體也有比較完備的監測手段,有上百個觀測站在執行近地目標監控任務,能夠對潛在威脅天體進行監控。

“不止如此,科學家們還能通過動力學模擬等手段去預估其軌道,例如本次預告的兩顆小行星,就是基於長期監測和動力學計算,判斷其將接近地球。”鄭捷稱。

況且,人類還有大氣層這個“保護神”。所以說,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風險切實存在,需要加強監測,但是也沒必要過度擔憂。(完)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