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建設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夯實生態之基 守護綠水青山

2020年04月23日08:09  來源:重慶日報網
 

綠染南川 攝/任前蔚

  近年來,南川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進一步提升生態環保工作政治站位,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為推動南川高質量發展和建設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生態優先 建設長效機制

  4月14日,南川區興隆鎮金花村被晨霧籠罩,村落、茶園、綠樹如同披上了一層半透明的薄紗,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呈現在人們眼前。

  就在不久前,南川區被市生態環境局復核命名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是全市通過本次復核的僅有的兩個區縣之一。這也是南川繼2012年成功創建為全市首個重慶市生態區之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青青金佛山,呦呦福南川。大自然賦予了南川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金佛山,喀斯特國家生態公園山王坪,國家濕地公園黎香湖……生態環境優良——這正是無數南川人引以為傲的“三優”稟賦之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南川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五大環保行動、河長制等工作,全區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日益完善,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生態空間管控體系更加優化完整,生態環保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綠色生態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南川本次能被命名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與南川區一直以來抓生態文明建設分不開。”南川區相關負責人說。

  南川區堅決守住生態底線和紅線,樹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著力打造生態核心競爭力,擦亮南川生態名片。

  為此,南川區探索建立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通過完善生態環境備忘錄制度,由區整改辦與相關單位及企業簽訂備忘錄,時刻繃緊生態環保這根弦,把環境保護責任抓住不放、落實落地,有力保障全區生態環境安全。建立生態環保追責問責長效機制,將生態環保納入區委政治巡察,以嚴格的追責問責倒逼各級各部門和企業提高環境保護問題整改質量,推進責任落實,確保環保工作嚴在平常、持續改進。

  “協同推進綠色發展,共同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是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有之義。南川區將深入學習貫徹市委五屆八次全會精神,保護好綠水青山,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推動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邁上新台階,努力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南川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五大環保行動 守護美好家園

  一場春雨后,走進南川城區,到處綠意滿眼,鳥語花香,散發出蓬勃的生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近年來,南川區瞄准生態環境領域的突出問題,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環保行動,在藍天白雲之下,為建設美麗家園而努力。

  打好藍天保衛戰。該區加強對城區道路揚塵、建筑揚塵、裸露黃土和渣土運輸車的管控,增加城區道路街道清洗頻次,確保城區主次干道無積塵﹔完成7家綠色礦山創建、24家水泥和磚瓦生產企業錯峰生產等工作﹔狠抓餐飲油煙污染治理。

  打贏碧水保衛戰。全面落實“河長制”,鐵腕整治污水“三排”問題,各級河長巡河近8000次,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正在逐步展現。完成12個鄉鎮污水處理廠技改工程,對2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和47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實行名錄管理,編制了27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規范化建設方案並已經完成了22個水源規范化建設任務。

  全面實施淨土保衛戰。加快推進農村污染防治試點示范工作,如期完工了13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嚴控污染增量,規范全區工業危險廢物管理工作,加強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規范化管理。

  堅決推進“寧靜”和“田園”行動。編制完成南川區聲環境功能區劃調整方案,全區累計創建市級安靜小區10個﹔進一步調整畜禽養殖“三區劃定”范圍,調整后,禁養區89個,總面積661.61平方公裡﹔限養區21個,總面積713.27平方公裡。

  通過實施五大環保行動,南川生態環保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去年,南川區空氣質量繼續在主城都市區排名第一,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42天,連續3年在考核區領跑﹔大溪河、蒲河、黎香溪、蘆溝溪等4條河水質均達到Ⅲ類及以上,兩個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為100%,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全面完成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體系的244項任務,在全市考核單元中位居前列。

  扎牢環保籠子 筑牢生態屏障

  “被告張冬某、張仁某因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案,支付生態損害賠償費6.5458萬元……”去年7月,隨著市三中院法官的判決下達,這起我市首例由行政機關向已經承擔刑事責任的個人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民事訴訟案件,最終塵埃落定。

  2018年8月20日,張冬某、張仁某因砍伐南川區慶元鎮某村兩株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楨楠木樹被法院以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一萬元,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三千元。

  而根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規定,以其中“賠償義務人因同一生態環境損害行為需承擔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的,不影響其依法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據此,我們對張冬某、張仁某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他們承擔因盜伐國家珍貴林木而致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南川區生態環境局法規科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到。據了解,為推動生態賠償機制落實落地,南川區成立了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法院、檢察院、農業農村委、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等14個單位為成員單位,形成了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合力。

  截至2019年,南川區在全市率先完成4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震懾了破壞生態環境的犯罪行為。

  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是南川落實黨的十九大“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具體體現之一。

  近年來,南川全面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和市區兩級暗訪督察問題整改,把問題整改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以最堅決的態度、最迅速的行動、最有力的舉措抓好問題整改,推動全區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改善。

  南川還建立了環保、公安、城管、農業、林業、國土等聯動執法機制,針對重點污染問題、環境敏感區域實行聯合執法。近兩年來,南川區生態環境局累計查處各類損害環境案件348起,扎牢了生態環境保護籠子,筑牢了南川綠色生態屏障。

  打造智慧平台 賦能執法管理

  走進南川區生態環境局污染源監控中心,工作人員操作鼠標輕點幾下,重慶慶酒釀酒有限公司的曝氣池、廢水排放口畫面實時出現在了監控中心的大屏幕上。

  “通過攝像頭,我們可以直觀看到企業的污水治理情況。另外,后台還有一套工況數據分析系統監測企業的曝氣泵、用電情況、總功率等,了解企業是否正常運行排污設施。一旦監控到數據超標,系統可自動報警。”南川區生態環境局環境行政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近年來,為提高環境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南川區生態環境局將物聯網技術系統融合運用於實際環境監管,以技防代替人防,破解“污染源監管點多面廣、人手不足”的難題和“環境違法行為發現難、取証難”的困境,取得了顯著成效。

  針對大氣和水源地,南川區在城區及周邊建成污染源監控一體站17套、空氣質量微型站19套、VOC監測站4套,可實時查詢空氣質量狀況,分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等污染因子的狀況、特征、來源等,實現了對各個重點區域、重點路段、重點企業污染排放狀況精准監控、靶向治理。

  針對企業,南川區從2017年第四季度起,組織轄區內60家重點排污管理對象依照法規要求安裝了污染防治設施運行在線監測監控設備,並借助“環保運管通”平台對排污單位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實施全天候智能化的精准監控。

  “環保運管通”平台集成了南川全區生態環境智能監測大數據平台、生態環保智能監管平台等,不僅能對空氣質量、地表水、污染源等進行監測監控,實現監測數據的在線傳輸和共享使用,提升生態環保監測、監控數據採集能力,同時對重點排污企業實現在線監測監控,並與區生態環境局聯網,實現對重點污染源的智能監管,對環境污染舉報投訴的智能處理。

  據介紹,南川區“環保運管通”平台運行以來,已先后聯網接入60家排污單位,進行24小時監控,在輔助環保精准執法和有效震懾環境違法行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去年,南川區生態環境局還引入了無人機偵察,通過“天眼”從空中及時有效鎖定証據,實現環境監管全方位、無縫隙,到達執法人員無法到達的地方,對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實時收集,高效、精准打擊企業環境違法行為,解決執法“最后一公裡”問題。

  謝雯昊 盛志信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