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舊物回收,低碳出行,少消耗一次性用品

環保新風尚 生活高質量

常碧羅  
2020年05月08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健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在重慶,一些小區自發在微信群裡發布信息,推動舊物循環使用。在上海,賓館不再主動提供“六小件”,越來越多客人表示配合,自帶牙刷等生活用品。環保新風尚在悄然改變生活,讓我們的環境越來越美。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07日 14 版)

  微信群裡吆喝一聲,不用的家具送給小區有需要的鄰居﹔上班距離不算遠,不開車改騎車,鍛煉身體又低碳﹔外出住賓館,開始習慣自帶“六小件”……曾幾何時,綠色生活方式還是需要大力倡導的一種理念,而今已經悄然滲透進我們的生活,成為越來越多人在日常消費、出行等方面的自覺選擇。

  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健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引導公民自覺履行環境保護責任,逐步轉變落后的生活風俗習慣,積極開展垃圾分類,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倡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生活中的環保新風尚,正是當前我國公民環保素養提升、綠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的體現。這些新風尚,能帶來哪些改變?如何引導更多人加入?

  回收很流行,舊物新用

  添置新物件,歡喜﹔處理舊家具,發愁。扔了可惜,不扔又沒地兒放。怎麼辦?今年,重慶渝北區龍山街道溪岸上品小區居民感受到了一些變化。

  “一位鄰居要處理布藝沙發,有需要的業主可以聯系。”重慶渝北區龍山街道溪岸上品小區居民吳樂琴掏出手機,業主微信群裡有沙發的照片,下面留言挺熱鬧。不僅沙發,微信群裡已經處理過不下10單大件:床墊、桌子、衣櫃等。

  “這家多的,那家可能就缺,我們干脆在微信群裡吆喝幾聲,互通有無。”物業工作人員王元兮說。

  “小件舊物,也這樣吆喝嗎?”記者好奇地問。“小件回收唄!走,我帶你看。”吳樂琴揣起手機,從家裡取了一袋事先整理好的舊衣服,來到小區“塵歸”環保基地,交給工作人員檢查,疊放好,分門別類地放在桌子上。

  不一會兒,又有幾個居民拿著衣服、鞋子進來,挑了桌上的物件走。“這些舊物,誰需要就可以拿走。”吳樂琴解釋道。細細一看,小區居民帶來的大包小包,除了衣服,還有桌布、玩具、舊木板等。吳樂琴轉了一圈,相中一個舊的購物袋。

  作為“塵歸”環保基地的負責人,張正明對舊物利用頗有心得。仔細一打量,塑料瓶扎的長條凳,舊木板釘的搖搖椅,乒乓球台改的大課桌……環保基地裡,滿眼是舊物,但處處有新意。

  環保基地不僅是舊物回收平台,也是綠色生活小課堂。課上講些啥?舊物回收,垃圾分類,堆肥制作……如今,吳樂琴已是這裡的“資深學員”,“塵歸”環保基地也成了小區居民最愛來的地方。

  戴上頂針,拿出剪刀,踩兩下縫紉機,隻一會兒工夫,在阿姨們巧手下,沒人要的破雨傘、舊桌布,穿不了的衣服,就變成了一個個漂亮的購物袋。小區內部消化不了的舊物,物業公司統一設置回收點。

  小區更整潔了。“2019年全年清運費還比不上2018年最后那幾個月多。”王元兮說。更重要的是,居民的習慣有了變化,環保成為新風尚。“不必要的東西買得比原來少了。”吳樂琴說,“現在出門住賓館,我都要自帶牙具。”吳樂琴還學會了用廚余垃圾做堆肥,在自家的陽台上種起了盆栽。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