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峰:30多年潛心研究癲癇 為行業樹標杆

2020年05月20日12:47  來源:華龍網
 

王學峰(左)在指導青年醫務工作者。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毅 攝

  編者按:

  為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在第4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由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重慶優秀科學家風採展”特別推出聆聽科學家故事系列報道,現場展示將於5月29日至6月30日在重慶科技館舉行。主要展示在渝“兩院院士”及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的精彩事跡、主要成就等,向全社會講好科學家故事,讓廣大市民走進科學家的豐富內心世界。

  癲癇俗稱“羊角風”或“羊癲風”,是神經科僅次於頭痛的第二大常見病。重醫附一院神經內科教授、重慶市神經病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學峰長期致力於癲癇、神經重症及腦電圖研究,是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重慶市政府兩江學者、重慶市神經病學首席醫學專家和重慶市優秀科學家。

  接診的第一個癲癇患者被油鍋燙傷 堅定了他的研究方向

  去年年底,以王學峰為第一完成人的《癲癇及癲癇持續狀態的機制與臨床研究》獲2019年度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而這,只是他多年來從事癲癇領域研究成果的一個縮影。

王學峰獲得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等榮譽。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毅 攝

  1984年,王學峰接診了第一個癲癇患者,那是一個星級酒店的廚師,在炸魚的時候突然發病,雙手不受控制伸進了滾燙的油鍋,油鍋被掀翻后導致全身燒傷。王學峰說,看到癲癇病的危害后,也堅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王學峰說,癲癇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腦神經元突發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我國約有900萬癲癇患者,是神經科僅次於頭痛的第二大常見病,重慶約有23萬癲癇患者。

  在國際上首次制定出由我國牽頭的癲癇防治行業標准

  王學峰介紹,被國際抗癲癇聯盟所認同的引發癲癇的病因有164種,但此前大家並不清楚這些病因與癲癇的關系。1999年,王學峰及其團隊開始了這一研究,對20多種常見的引發癲癇的病因進行了詳細分析,並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研究。

  10多年時間裡,王學峰帶領團隊深入安徽、河南、江西等6個省份進行了30多萬份樣本的大規模流行病學抽樣調查,並對2萬多名患者進行了長期隨訪,提出了症狀性癲癇的判斷標准,該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針對難治性癲癇、癲癇持續狀態兩類重症患者,團隊還提出了新的治療方案,分別被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抗癲癇聯盟向全球推廣。據介紹,這是癲癇研究的400余年歷史中,首次由我國牽頭制定出的癲癇防治的行業標准。

  2015年,王學峰教授被推薦成為23個國際抗癲癇聯盟執行委員之一,其主編的英文專著也被全球最大的出版商推廣到全球。

  未來繼續扎根於癲癇病防治領域 爭取更大突破

  近年來,王學峰在神經系統疑難/罕見病領域的研究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屢次榮登國際頂級醫學期刊《Lancet》(柳葉刀)。

重醫附一院神經內科教授、重慶市神經病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學峰。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毅 攝

  “除了大家強有力的支持外,這也得益於醫院及科室優良的學術氛圍和傳統,以及近十年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團隊最終厚積薄發。”王學峰說,研究團隊在如何促進臨床向科研成果進行轉化,最終又將科研反哺於臨床的過程中樹立了標杆。

  王學峰主持、參與制定了衛生部、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抗癲癇協會等有關癲癇、抗癲癇藥、癲癇持續狀態及癲癇手術后管理規范等14項指南和專家共識,並寫入衛生部、教育部14部神經病學、內科學、老年病學全國教材中。

  如今,王學峰所在科室隨訪的癲癇患者有17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王學峰說,未來他將繼續帶領團隊扎根於癲癇病防治領域,爭取更大的突破,造福於患者。(記者 伊永軍)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