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代表們這樣建議

2020年05月24日07:40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人民網重慶5月24日電(劉政寧)5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重慶代表團舉行代表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雲記者會。5位全國人大代表周少政、蒲彬彬、李春奎、譚建蘭、冉慧,就如何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話題,展開交流探討。

  全國人大代表、涪陵區委書記周少政:

  志智雙扶,以鄉村振興作為農戶增收長久之計

周少政 巨建兵攝

  “脫貧攻堅越到最后關頭,越要敢打必勝,務求精准精細。”周少政認為,在工作中,應該堅持實事求是、對症下藥,逐戶再排查、再梳理,針對性研究、點對點施策,在落實好普惠性扶貧政策的基礎上,個性化幫扶到每一戶貧困戶。

  “我們堅持群眾主體、志智雙扶,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戰勝貧困、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周少政舉例說,涪陵區珍溪鎮貧困戶周必海,過去苦於無資金無技術,現在通過參加技能培訓並申請小額信貸5萬元發展生豬養殖,目前存欄2頭母豬、15頭肥豬、16隻豬仔,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養豬能手,實現穩定脫貧致富。

  涪陵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既立足當前、解決脫貧問題,又著眼長遠,通過建立完善長效機制,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解決能致富的課題。周少政認為,應該把產業帶動作為根本之策、把盤活資產作為潛力之源、以鄉村振興作為長久之計。

  周少政表示,涪陵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推動鄉村五大振興的項目、政策、資金、措施等優先安排在貧困村,優先落實到貧困戶,全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路、水、電、訊、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打造自然、干淨、整潔、有序的鄉村風貌,為持續發展鋪就康庄大道。

  全國人大代表、墊江縣委書記蒲彬彬:

  用老百姓身邊的榜樣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

蒲彬彬 巨建兵攝

  在雲記者會上,蒲彬彬現場分享了他身邊發生的4個與脫貧攻堅相關的真實故事,以此生動闡述自己的工作思路。

  他談到,2017年被納入建卡貧困戶的墊江縣曹回鎮大坪村五組村民劉德學,在扶貧干部的幫助指導下,流轉土地發展小龍蝦養殖,憑著一股子不服輸、不守窮的干勁,起早貪黑學技術、搞管護,2019年純收入6萬余元,一舉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劉德學認為,自己的成功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也離不開鄉鄰們的幫襯,自己找到了致富門路,就應該帶動大家跟著干、帶著大家一起干。於是,他成立了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鼓勵周邊貧困戶跟他一起創業,並免費向他們提供蝦苗、傳授技術,帶動13戶貧困戶抱團發展,實現脫貧。蒲彬彬說,這個故事啟示我們,老百姓身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內生動力充分激發產生的效應也是無窮的。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扎實開展‘百日大會戰’,確保高質量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蒲彬彬表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今后還將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抓好規劃銜接、政策銜接、工作銜接、保障銜接,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確保人民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致富。

  全國人大代表、巫山縣委書記李春奎:

  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讓百姓逐步致富

李春奎 巨建兵攝

  “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不僅要體現在當前能脫貧,更要注重長遠能致富。”李春奎說,巫山提前謀劃,著眼未來,促進深化脫貧攻堅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推動穩定脫貧、逐步致富。

  在持續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方面,重點是對已脫貧摘帽的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在適當時間內保持扶持政策不變、扶持力度不減,不斷增強脫貧地區和群眾自我造血功能,確保穩定脫貧、穩步小康。重點關注剛過貧困線的邊緣戶、監測戶等,建立長遠幫扶政策體系,產業發展上做長板、基礎設施上補短板、民生保障上筑底板,防控返貧和新生貧困風險。

  李春奎說,巫山將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全面推動鄉村“五個振興”。用好長江三峽、三峽紅葉、巫山脆李等“生態寶貝”,構建以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生態康養、生態工業為主的生態產業體系。

  此外,深入實施農村人才培育工程,培養一批有“三農”情懷的農村致富帶頭人。建好守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加強農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突出三峽生態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建設“三峽鄉愁”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全國人大代表、石柱縣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譚建蘭:

  隻有發展好產業才能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

譚建蘭 巨建兵攝

  “近年來,石柱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譚建蘭說,貧困戶不僅住進了結實的新房,在基層一線扶貧干部們的幫扶下,吃得好了,穿得也好了,生活是越來越有盼頭了。

  譚建蘭表示,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各級政府都非常注重產業的發展,隻有發展好產業才能帶動貧困戶實現持續增收。在石柱縣,如今黃蓮,辣椒、莼菜已經成為帶動農戶脫貧增收的主要產業。當前,還逐步發展了脆紅李以及黃精等各類中藥材,這些產業必將成為老百姓們長效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

  石柱縣上進村村民譚正兵,此前住在破舊的土房之中,生活窮困潦倒。在石柱縣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的扶持下,他利用自家土地,種植了五畝辣椒。合作社還為他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流程服務,並確保銷路不愁。如今,譚正兵每年光種植辣椒的收入就達到了1.5萬元以上,日子是越過越紅火。

  全國人大代表、酉陽縣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委會主任冉慧:

  因地制宜,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逐步致富

冉慧 巨建兵攝

  “我是土生土長的天山堡人,在外創業成功后,於2014年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到天山堡競選村委會主任,決心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為了改變老百姓的生活,冉慧探索農、文、旅結合發展模式,依托高海拔的地域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苞谷戲”為載體的鄉村旅游業,成立梧風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栽種五倍子150畝,吸引市場主體參與。並聯合成立牧心緣鄉村旅游公司,流轉土地2000余畝,栽種雪菊200 畝、蔬菜300畝、經果林300畝。

  同時,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實行“公司+村集體+貧困戶”股權模式,村集體佔股35%,研究制定《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村集體經濟收益40%用於群眾分紅,36%作為擴大再生產,14%用於困難救助、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保障。公司每天吸納近40人務工,帶動貧困戶發展種植、養殖業等到戶產業實現100%。

  “‘春觀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賞雪’的天山堡逐漸成了都市人休閑旅游、避暑養生的好去處。”冉慧說,如今,天山堡的村民們住進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很多之前搬出去的村民又搬回來了,在村裡修起了樓房,辦起了產業,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責編:劉政寧、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