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柴票講述解放軍秋毫不犯的故事

2020年07月30日08:57  來源:重慶日報網
 

“新區借柴証”正面。(萬盛博物館供圖)

  7月29日,重慶日報記者從萬盛博物館獲悉,近日,一位92歲老人將自己珍藏70余年的一枚柴票(一種用於兌換木柴的票據)捐贈給博物館。這枚柴票被該館館長令狐克強稱之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秋毫不犯的歷史物証”。

  這枚巴掌大小的柴票有何珍貴之處?令狐克強說,在八一建軍節前夕收獲這件藏品,很有意義,“此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秋毫不犯、紀律嚴明和認真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歷史物証,存世量少,獲捐這件藏品非常難得。”

  記者看到,這枚柴票頂部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和“新區借柴証”字樣。橢圓形麥穗圖案的兩側是雙勾“柴票”兩個大字,正中圖案套印“壹佰斤”3個陰刻小字,並加蓋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戰地行政委員會之章”紅色方形章,圖章下印有“中華民國三十八年”的字樣。

  柴票捐贈者、萬盛經開區地方歷史文化研究會顧問孫龍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出生於湖南,1948年進入大夏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之一)歷史系學習。求學期間,他參加新民主主義青年聯合會。1949年,他投筆從戎,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的一名戰士。是年10月1日,西南服務團正式離開總團部所在地南京,跋山涉水,挺進西南,為解放、接管、建設大西南服務。

  “從南京乘坐火車到武漢后,我們從漢口步行南下,到達常德后沿著川湘公路步行來到重慶。”談起往事,孫龍英有些激動,“西南服務團中的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不少都是富裕人家子弟,他們每天背著十幾斤重的行李、糧食步行100裡路,腳板上打起血泡,也幾乎沒人抱怨。”

  當時,孫龍英在二支隊一大隊一中隊的軍事聯絡組擔任聯絡員,負責打前站、安排宿營等任務。由於工作需要,他持有戰地行政委員會印制發行的柴票。“到常德后,我們開始使用柴票和老百姓交換木柴,用於燒水做飯。”孫龍英稱,一張柴票可以交換100斤木柴,老百姓拿著柴票可以找地方政府兌換糧食。

  沿途很多百姓都拒收柴票,執意要將木柴送給西南服務團戰士,這被孫龍英等人拒絕了。“老百姓都很歡迎解放軍,每到一個地方,我們總會和老百姓聯歡。”孫龍英笑稱。

  1949年12月底,孫龍英和部分西南服務團戰士抵達重慶。因行軍結束,部隊宣布柴票作廢,他在征得部隊首長同意后留下幾枚作紀念。經過70余年風雨,至今僅存一枚。

  最近,孫龍英撰寫西南服務團團史材料時,從一個日記本中偶然發現了這枚柴票后,便萌生出將其捐贈給博物館,讓更多青年人了解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想法。

  令狐克強說,7月31日,萬盛博物館將為孫龍英頒發收藏証書,並在合適時機展出柴票。

  本報記者 趙迎昭 實習生 胡雨彤

(責編:陳易、張祎)

本網專稿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高標准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正式上線,將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

一圖看懂:上合數字經濟論壇為何在重慶舉辦  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將在重慶舉行,確認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實現了上合組織國家代表參會全覆蓋。…【詳細】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