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社會

“村播”扎在產業上:我們是主角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 見習記者 王增強
2020年08月12日08:5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村播”扎在產業上:我們是主角

58歲的洪金嬌不好意思看手機裡的自己,那個化著淡妝、說著帶口音的普通話、大聲喊著“OMG!買它買它”的女人怎麼看都有些別扭。但她仍一次次地嘗試面對鏡頭,然后讓自己表現得更自然。

從農民到“村播”,洪金嬌在努力適應自己的新角色。直播熱潮已席卷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這座浙西小城,“農民當主播、手機變農具、直播成農活、數據為農資”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當地政府希望把這裡打造成全國村播發展標杆地,使村播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借此催生鄉村新業態。

農民最缺的是渠道

衢州市商務局局長、柯城區原副區長林靜是村播計劃的主要推手之一。2019年一場“公益直播盛典”活動讓他嘗到了甜頭——3小時的直播盛典吸引了1000多萬網友同時在線觀看,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帶動柯城農產品銷售超2.87萬件,銷售額逾100萬元。

“晚上直播結束后,每名參加直播盛典的柯城團隊隊員都受到啟發。這種面對面賣貨助農的形式或許大有可為。”“農民當主播”的想法就這樣應運而生。

活動結束后,林靜馬上帶著柯城電商團隊展開一場村播摸底大調查。他們找到當地農民、農場主、返鄉創業青年、村兩委班子以及電商從業者等召開懇談會,展開實地調研,反復論証村播的可行性。

“調查中我們發現,在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下,農民手中缺的不是好產品,而是好渠道,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最為棘手。”林靜說,村播的出現,或許能解燃眉之急。

2019年,柯城區成立全國首家村播學院,引進相關領域的頭部企業為農民培訓。“通過師傅帶徒弟、直播加培訓的模式,幫助農村學員熟悉電商直播流程,推廣直播賣山水、賣特產、賣民宿的農特產品銷售模式。”衢州市商務局黨組書記許立說,從“播播播”“買買買”到“來來來”,一批精干的農村主播慢慢扛起了村播的大旗,柯城打造的全國村播IP品牌應運而生。

“村播造星”

47歲的柯城區斗目垅村村民陳家勝靠家傳手藝開了一家“德門龍”手工面坊,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一直打不開銷路。第一次試著做直播時,他緊張得眼睛都不知往哪裡看。后來有機會與縣長一起直播賣貨,他們十幾分鐘就賣光一拖拉機面條。

下了直播間,他直奔鄉政府辦公室,看到鄉黨委書記高興得不行,“從來沒想過,一場直播竟然有50多萬全國網友同時在線看我。”他說:“以前我的手工面隻在村庄附近有些影響力,現在通過直播平台走向了全國各地。”

返鄉創業賣多肉植物的徐曉華於2018年5月開設自己的抖音號,因在在直播中反串電視劇《甄嬛傳》裡的華妃吸粉眾多。“一場兩小時的直播可以成交100多單,銷售額逾萬元。”他的多肉暢銷於長三角地區,許多熟客是先知道“多肉娘娘”,才認識了衢州和他所在的萬田鄉。

當地最新的村播“造星計劃”,計劃本年度對1萬名農業從業者進行培訓,打造一批成熟的農民主播,單個主播粉絲量達5萬人以上,月收入達兩萬元以上,直播帶貨月銷售額達30萬元。

“我們是全村的希望”

徐曉華們是村播的受益者,他說,村播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產品供銷鏈在悄然發生改變,過去滯銷的農產品現在通過網絡找到了新的銷售渠道。村民看到直播的巨大力量后,紛紛加入直播大軍。

有的人“有產品不會賣”,有的人“會賣產品卻苦於沒流量”,有了村播平台,一切迎刃而解。

“事實上,多虧有政府幫忙,否則我上不了直播,之前我連網店都不會開。”陳家勝說,政府的貼心服務讓“農民當主播”沒有后顧之憂。比如他網店的認証審核,就是政府出面,幫忙到鄉政府蓋章、讓村裡老人作証明、到市場監管局認証,並與直播平台方連夜溝通,最終才得以順利上線直播。

林靜說,要想讓村播走得更遠,產品的質量是生命線。“直播看上去很熱鬧,其實背后是政府對農產品的質量背書、供應鏈的整合,甚至是區域性品牌的打造,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洪金嬌正在加強自己的直播技能學習。她的偶像是薇婭,一個能在直播間賣出火箭的頂流主播。閑時,她會不斷看偶像的直播視頻來學習直播技巧。她希望通過直播,把自家的黃花梨、荔枝、葡萄柚、雞、鴨、魚等推薦給全國的消費者。

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無論通過什麼形式賣產品,核心還是產品的質量。隻有好產品,最終才能收獲消費者的喜愛。這位直播初學者也曾擔心自己年紀太大、普通話不好會影響直播賣貨,但看著周邊鄰居在政府幫助下都從直播中嘗到了甜頭,她對自己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說話間,她手指向對面的白牆,牆面寫著“我們是全村的希望”。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