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件珍藏連接故宮與避暑山庄

9月16日,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避暑山庄”展在承德博物館開幕。故宮博物院70件珍藏、扎什倫布寺10件展品以及承德市文物局的47件展品,在未來一個半月內,將共同回顧240多年前六世班禪從西藏到承德再到京城的東行朝覲的盛事,也展現出當今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成果。
北京的故宮、西藏的扎什倫布寺和承德的避暑山庄之間的故事由來已久。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夏,六世班禪額爾德尼朝覲乾隆皇帝,抵達承德。乾隆為迎接他的到來,已仿照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在承德建起了須彌福壽之廟,供六世班禪講經和居住。此廟也成為繼扎寺之后的又一座“班禪住錫之所”,又稱“班禪行宮”,如今位列承德重要旅游目的地“外八廟”之一。六世班禪當年在承德住了一月有余,又抵京駐錫西黃寺。乾隆在紫禁城保和殿會見班禪大師,並盛宴款待。此次展覽,來自故宮、扎寺、承德的精品文物以實物和圖像的方式,回顧了這段容納著豐富歷史內容的文化篇章。
“以前有關班禪大師的文物很少展出,此次展覽上還有從未出宮的故宮原狀佛堂裡的文物亮相。”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研究所所長羅文華指著展櫃內一尊六世班禪像為大家介紹。這尊塑像是六世班禪圓寂后,乾隆為了紀念他命造辦處按照六世班禪生前畫像制作的。先制作了蠟像,成像后至符合乾隆心意才制成銀鎏金像。工匠們奉旨先后制作了4尊六世班禪像,分別供奉在西黃寺、紫禁城養心殿(之后供養在雨花閣西配樓班禪影堂)和承德須彌福壽廟、紫浮殿。
在眾多展品中有一件銀胎綠琺琅嵌寶石的靶碗特別引人注目。靶碗是六世班禪呈進給乾隆的珍貴貢品之一,以紅寶石、鑽石、鬆石等寶石組成花葉圖案鑲嵌在透明的綠琺琅底上,帶有17至19世紀印度珠寶裝飾工藝的特點。靶碗上還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由於乾隆喜愛,清宮造辦處曾先后仿制了三件,此次展出的就是造辦處的仿品之一。
此次展覽順利落地承德與北京文投集團有密切關系。該集團副總經理於愛晶介紹,去年12月,文投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文服公司,與承德避暑山庄管理處及當地代表性文化公司錦溪傳媒,合資成立了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依托京津冀文化一脈、地域一體的獨特優勢,在文化品牌打造、文創產品開發、文創空間運營等方面發力。承辦了此次大展之后,該公司還將促成京承各方於明年將故宮珍藏鐘表展落地承德舉辦,共同推進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讓更多年輕人在關注故宮的同時也關注“夏宮”避暑山庄。本報記者 李洋 劉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