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熱映 張譯邊琢磨高炮邊琢磨表演
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上周五公映后感動了無數觀眾,5天票房達4.5億元。主演張譯在片中精彩的表演被觀眾一致肯定,稱其為是一次“教科書般的表演”。在張譯自己看來,這次表演中最難的卻是如何與高射炮為伍。
□跟教官學當一名真正的高炮手
張譯在電影《金剛川》中扮演高炮排長“張飛”。巧合的是,他1997年入伍時,便是在影片中贏得金城戰役的部隊裡服役,度過了10年軍旅生涯。雖然是在“同一部隊”當兵,但年代不同,戰士的面貌也會不一樣。他覺得,那時候的志願軍戰士要朴實一些,當時的武器裝備也很簡陋。“演員要想跨越一個年代,展現當時軍人的風採,除了自己的努力,背后還有無數劇組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拍攝地丹東的地貌特點跟朝鮮戰場很像,甚至拍攝地離當年真實的戰場也不太遠。”劇組的美術部門和服裝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當張譯站在布置好的布景中時,他仿佛回到了當年的戰場,“一下子找到了志願軍戰士的感覺。”
以往的國產戰爭電影中,單獨展現高炮手的電影並不多。張譯覺得,要想表演好,最主要的是要成為一名真正的高炮手,為此,他跟著教官學習,在如何使用高炮上摸索了好久。一開始學習如何裝彈、上膛,如何發射。訓練后發現,原來這門炮還可以換擋,“切換之后,可以從單發變成連發,”這些實踐,張譯當兵的時候壓根沒有接觸過,“既要熟練掌握發射炮彈的技巧,還要去演戲,說台詞,想象人物關系,最重要的是,要清楚敵機在哪裡。”再加上裡面有不少鏡頭需要后期特效,現實拍攝時隻能虛擬表演,這些對張譯來說都是一次次挑戰,甚至“是一次最難的實踐”。
張譯在片中的角色叫張飛,但跟《三國演義》中怒發沖冠、熊腰虎背的張飛不同,《金剛川》中的張飛平常文質彬彬,最大的特點是心細。這從著裝上就可以看出來,“他頭戴鋼盔,扎著武裝帶,胸前挂著望遠鏡,佩帶作為排長才能夠擁有的手槍。胸口還別著鋼筆,口袋裡揣著記事本,一看就是個心細而嚴謹的人。”張飛不允許戰士們白天抽煙,擔心被敵人發現。另外,他對炮彈的珍惜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為了節省炮彈,不到關鍵時刻,寧可一炮不開。角色的這些細節,都被張譯精確地捕捉到,這為他的精彩表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提供多套表演方案給導演選擇
一開始導演管虎說,讓他演張飛,張譯以為是開玩笑。看了劇本后發現,原來管虎是有深意的,片中的張飛、關磊(吳京飾)、劉浩(李九霄飾)三人,對應的就是《三國演義》中張飛、關羽、劉備之間桃園三結義的關系,“代表著團結,代表著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吳京跟張譯在《攀登者》裡已經有過合作,如果算上《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的間接合作,《金剛川》可算是第四次合作。生活中早已是好兄弟,默契十足。片中吳京飾演的關磊是高炮班長,卻處處擠兌已升為高炮排長的張飛,因為關磊早先是張飛的師父,因為喜歡抽煙被降級。“電影中我要尊重他,甚至怕他。但在行政命令上,應該是我來命令他。這個人物關系我覺得蠻新穎的,增強了人物之間的復雜性。”
張譯透露,兩人的身份其實經過了多次的修改,最早設定張飛是班長,關磊是排長﹔后來改成張飛是班長,關磊是普通的士兵。中間經過無數次探討,最后定下現在的人物關系。這也是張譯喜歡跟管虎合作的原因,“他有一個特別宏大的創作觀,可以允許各個部門包括演員,在他的思想中隨便地翻滾、跳躍。當然前提是你得翻滾跳躍得足夠精彩,他都會容納。”這次拍攝《金剛川》,張譯覺得每天都充滿了新鮮感,“每天我都有不停的再創作的空間,甚至可以提供無數套方案給管虎導演來選擇。”
除了自己演好戲,張譯這一次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按照管虎導演的要求,去給劇組中的年輕演員們講戲。一開始,他只是簡單完成任務,但講著講著,他就投入了,“我就會夾帶私貨,除了導演讓我傳達的內容外,還會把自己對他這場戲的一些想法和理解去跟年輕的同行朋友們聊。”這讓他想起自己年輕拍戲時,一些老演員收工后親身指導他演戲的情景,“是我除在上學階段外,長本事最好的一段時間。”他想把這種“傳幫帶”的優秀傳統繼承下去,“反過來,我在跟他們聊的時候,對自己也是一次表演上的復盤。”
故事三個視角
觀眾兩種看法
在《金剛川》公映之前,主演張譯在一場發布會上曾夸下海口,“我以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會比《八佰》差!”不過,電影公映后,並沒有出現一邊倒的贊揚。網友給它評分6.5分,這個分數低於1965年拍攝的抗美援朝經典電影《上甘嶺》的8.0分,也低於管虎拍攝的《八佰》的7.7分。觀眾對於電影開頭從三個不同視角來表現同一個護橋行動的拍攝手法也有不同的看法。
《金剛川》3月份立項,8月份在丹東開拍,10月23日全國公映。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完成了這麼大體量的一部戰爭電影,可謂是一個“奇跡”。這背后是整個劇組不遺余力的日夜奮戰。影片由管虎牽頭,青年導演郭帆、路陽、田羽生參與拍攝,其中光是演員就達到了1174人,劇組人員2479人,特效人員2600人,后期人員1302人,最終,《金剛川》的定片鏡頭數量是1249個,其中特效鏡頭就有600多個。可以說,《金剛川》的創作歷程,為中國電影工業化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金剛川》開始,一個士兵的回憶,一下子把觀眾帶到了當年烽火硝煙的戰爭年代,尤其是開頭滿山遍野中隱藏著的志願軍戰士,隨著鏡頭推進,一雙眼睛露了出來,觀眾想起了烈士邱少雲。隨后,情節徐徐展開,但觀眾看著看著,發現很多鏡頭似曾相識,甚至有時候完全就是同一個鏡頭在重復。原來,《金剛川》的前面部分,使用的是從士兵、美軍偵察機、高炮班三個不同的視角,來展現美機從空中不斷轟炸,但被我軍高炮組不斷還擊,掩護我軍搭橋過河的過程。顯然,這種形式很容易讓人想起英國導演諾蘭在2017年拍攝的電影《敦刻爾克》,或者是日本導演黑澤明那部經典的《羅生門》,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用這種形式表現戰爭,還比較新鮮,因此評價也各有不同:喜歡的人認為該片的不同視點手法很有創意,尤其是從美軍飛行員的視點來表現我軍的頑強精神,“尤其有說服力”﹔但也有不少觀眾認為,把一件事拍三遍給觀眾看,不能理解,與其用三個視角來講述一個故事,還不如一起把故事講完。
不過,觀眾對於影片的特效和對戰爭殘酷的描繪給予了高度評價。雖然拍攝時間隻有不到3個月,但《金剛川》中我軍高炮和美軍偵察機對轟的畫面,讓觀眾仿佛置身於烈火戰場。
觀眾最稱道的是影片的第三部分“高炮班”。其中吳京飾演的關磊和張譯飾演的張飛之間的戰友情、兄弟情深深感染了觀眾。不得不提,演員張譯在本片中貢獻了精彩的表演,尤其是當張譯飾演的張飛在身負重傷后,憑借頑強的精神,用最后三發炮彈將美軍機擊落,為大部隊過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時候,張飛唱起了“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仿佛真的化身為《三國演義》中的猛將張飛,讓無數觀眾流淚。
對於不少觀眾來說,《金剛川》是一次難得的回顧抗美援朝偉大精神的機會。網友寫道:感謝《金剛川》再現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向英雄們致敬!(北京晚報記者 王金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