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失江湖道義武俠精神 翻拍版《鹿鼎記》“翻車”
要說最近哪部劇在風口浪尖上,莫過於剛剛才在央視開播的《鹿鼎記》。開播還不足一周,該劇在豆瓣的打分人數就超過了三萬人,而分數也直逼年度最低——2.6分。
這部由張一山、唐藝昕、張天陽等主演的翻拍版《鹿鼎記》,在正式開播前被寄予厚望。從小演過經典角色劉星的張一山,其實路人緣和觀眾緣都不錯。張一山本人幾度塑造過類似調皮抑或匪氣的角色,也被大家認為是韋小寶的合適人選。但是劇一開播,很少在演技上“翻車”的張一山,卻貢獻了自己演藝事業上最為油膩的表現。
不管是開篇處引入人物的評書片段,還是正式劇集裡無時無刻不在抓耳撓腮、擠眉弄眼,張一山塑造的韋小寶並沒有演出原著中的靈氣,過於夸張的表情和動作,讓整個人物成了一個典型的丑角。在金庸愛好者六神磊磊看來,該劇最大的問題在於整個創作團隊對於韋小寶人物的理解偏差,“他們把韋小寶理解為滑稽小丑,隨時要胳肢人,這是錯的,韋小寶會作弄別人,但恰恰自己最不肯平白扮小丑的,除非他別有目的。”六神磊磊認為,該劇試圖將幽默注入翻拍版本,但卻讓幽默“成了整個主創團隊身上沉重的負擔”。
這一點貫穿全劇,劇中除了韋小寶的擠眉弄眼,連皇帝康熙的行為舉止也時常超出常規,而素來飛揚跋扈的建寧公主就更是行事無常。在被韋小寶無意戳中心事后,建寧公主居然做出了在地上連續打滾的舉動,這個鏡頭之長讓人懷疑導演的幽默感用錯了地方。而觀眾吐槽的表演細節,如康熙突如其來的天津口音,作為揚州人的韋小寶莫名其妙的東北話,以及桃紅柳綠的置景、服裝和道具,都讓這部劇呈現出一種荒謬的舞台劇感。
而對於熱衷金庸文學作品的觀眾來說,這次翻拍的根本錯誤,在於完全丟掉了金庸故事裡核心的江湖氣。從《鹿鼎記》最早的翻拍版本算來,不管演員的表演和整體拍攝水平如何,《鹿鼎記》的故事從來都帶著天然的武俠意味。韋小寶從一個無名人物誤打誤撞,成為康熙跟前的重要輔佐,又與神龍教、天地會產生關聯,他行走江湖的根本不光是偷奸耍滑的機靈勁兒,更多的還是他身上遵守道義的俠義精神。這本來就是《鹿鼎記》背后深層次的人文表達,一旦變成了刻意消解深度的荒誕劇,就完全喪失了金庸武俠故事真正引人入勝的核心氣質。
在六神磊磊看來,這也是這些年武俠劇翻拍常常“翻車”的關鍵所在。“除了底層氣,新的《鹿鼎記》以及近些年來所有崩掉的武俠劇,都共同失去了一樣的東西,一樣關鍵的、靈魂的東西,就是江湖氣。名義上是武俠劇,但是江湖沒有了。”新版《鹿鼎記》中缺乏真實感的造景未能如實還原江湖的人聲鼎沸,也讓故事的場景似乎都是在一個又一個的房間裡發生的。這讓那些熟悉的故事似乎依靠一個個小品在完成,毫無人情往來的台詞,似乎趕進度一般在推動劇情,活生生的人物不見了。
還有觀眾直言,原劇裡本來需要好幾集才能完成的劇情,在新版《鹿鼎記》裡15分鐘就完成了。就在第一集,韋小寶就完成了從揚州進京、認識康熙、遇見建寧公主等一眾戲碼,刺殺鰲拜、抄家獲得《四十二章經》,乃至海公公對戰皇太后,過去至少十幾集的劇情,在不到五集裡都一並完成。據了解,該劇原本是按照60集拍攝的,但播出時剪到了45集。不管背后原因為何,這種匆匆刪改就開播的故事顯然無法還原經典,更是難以打破經典的“金庸濾鏡”。能否挽回2.6分的口碑,隻能看后續劇集能否逆襲了。(記者 李夏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