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對浙江工業增長貢獻率逾六成

2020年11月23日07: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方轉彎,請行人注意!”21日,在浙江桐鄉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場館前,一輛可愛的藍色小巴載著乘客平穩行駛。這是一輛無人駕駛車,沒有駕駛艙,能“聽”著指令接送乘客,遇到行人還知道避讓。小巴名叫“藍胖胖”,未來它將被用於接送來烏鎮的游客。

  11月23日,“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在烏鎮召開。從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以來,數字經濟日益成為浙江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重要引擎,互聯網“黑科技”已嵌入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智慧雲棚內,一個個機器人穿梭不息,忙著運輸剛採下來的農產品。半空中,軌道機器人整日巡視監測,發現病變植物就拍照傳回。雲棚系統數據方艙的大屏幕上跳動著一串串數據,氣候、生產、農資、專家、銷售、市場……一目了然。“我們這個試驗場,以數字孿生技術為支撐,將關鍵要素數據全部‘上雲’,實現種植、追溯等全流程自動化,用‘智慧’帶來更安全的農產品!”譚家灣遺址公園運營管理(桐鄉烏鎮)有限公司副總裁韓震介紹。

  一根水管伸進水面輕輕一吸,一分鐘后,電腦屏幕上就出現水質監測結果——金華市浦江縣的這輛水質走航監測車,外表跟普通車輛無異,內部安裝了流動注射儀,內含氨氮、總氮和總磷等水質指標模塊,能對河流、湖庫水質做“實時CT”。遇到污染,能快速繪制出流域水污染畫像,准確鎖定污染源。“傳統監測需要人工取樣,再送實驗室檢測,等結果出來,污染源頭可能已經擴散甚至消失,現在污染源無處遁形。”金華市生態環境局浦江分局黨組書記黃海感慨,“護好一灣清水,離不開高科技!”

  之江實驗室研發的類腦計算機,外表看起來就是一個大機櫃,裡面卻有大乾坤:這台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達爾文2代類腦芯片,支持1.2億脈沖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能指揮多個機器人模擬協同抗洪,也能“意念”打字輸入。操作員給計算機演唱一句歌詞,它還能“回想”,唱出后續的歌詞。

  互聯網基因的植入,讓傳統產業更快轉型。在化纖龍頭企業新鳳鳴集團長絲生產車間裡,機器人在每個工位前來回移動。空中,直徑7微米的細絲,以每秒60米的速度從高處“飄落”,72根細絲再擰成一股長絲,長絲再以每秒60米的速度盤成一盤盤絲餅。“每根細絲隻有頭發的1/10粗,高速運動中出現飄絲、飄雜,一股長絲有73根,另一股有71根,就形成次品。過去,人的肉眼很難分辨,隻能靠工人拿手電筒仔細檢查。”新鳳鳴集團信息技術部主任朱雲強介紹,現在借助5G網絡,機器人“看”到並拍下視頻實時傳輸,工人迅速處理,解決了困擾化纖行業幾十年的飄絲和飄雜難題,為企業每年增加超過千萬元的利潤。

  浙江持續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03年啟動“數字浙江”建設后,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向制造業滲透應用,產品迭代、模式創新、新場景應用開發不斷加快,創新推動日益增強。今年前三季度,浙江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完成增加值1644.5億元,同比增長14.4%,創2019年以來新高,對浙江工業增長貢獻率逾六成。 (記者顧春)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3日 10 版)

(責編:蓋純、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