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逛展會採購的市民絡繹不絕

土貨夠“土”新品夠“潮” 加工農產品各有絕招

2020年11月29日09:03  來源:重慶日報網
 

十一月二十八日,農交會現場,物美價廉的瓜子等土貨銷量巨大。特約攝影 鐘志兵 攝\視覺重慶

11月28日,農交會現場,包括水果在內,各種農產品的包裝越來越精美。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11月28日,農交會現場,重慶本地“土味”十足的農產品備受歡迎。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11月28日,第十八屆中國農交會暨第二十屆西部農交會進入第二天。恰逢周末,前來逛展會、備年貨的市民絡繹不絕。

  重慶日報記者注意到,展會現場除了琳琅滿目的農產品“鮮貨”,還有大批加工農產品,深受市民及各大採購商追捧。而和往年相比,今年農交會上展銷的加工農產品,明顯呈現出“土特產打情懷牌,新產品潮起來”的特點,進一步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老產品老工藝

  古法醬油、古法紅糖……“兒時味道”受歡迎

  “你這醬油是老方法做的吧?香味與眾不同,我小時候經常聞到。”在涪陵展台,彭婆婆咸菜公司總經理彭榮貴剛打開一瓶古法制作的榨菜醬油,立刻引來市民駐足詢問。

  一般的醬油都是黃豆蒸煮發酵后經流水線生產而成,而彭婆婆公司的這款醬油卻是以腌制榨菜浸漬出的鹽水為原料,通過傳統工藝手工熬制而成,整個過程不制曲、不發酵、不需要一粒糧食,是有名的涪陵特產。

  展台前一顧客告訴記者,現在加工農產品五花八門,“可我就是喜歡購買那些擁有‘兒時味道’的老產品。”

  古法醬油、古法紅糖、古法辣椒醬……在農交會展廳,不難發現許多土特產都打起了情懷牌,讓老手藝煥發新活力,以“回憶殺”作為產品賣點。

  “這幾年,我們辣椒醬的市場越做越大,可制作工藝還是老法子——騾坪本地小米辣剁碎、調味、入壇,再密封半年以上,整個過程均為純手工制作。雖然人力投入高,但嘗過的顧客都說這是正宗的‘騾坪味道’。”來自巫山縣騾坪鎮福益美農業公司的唐永珍說。

  今年農交會,唐永珍一共帶來了5000余瓶辣椒醬,目前已賣出3000多瓶,還接到一個10萬元的大單。

  老產品新工藝

  同是檸檬片,顏色更鮮艷營養更豐富

  農產品加工是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融合,既要營銷“土味”,某些方面也要注重新產品的研發與工藝革新,促進精深加工,提升農產品產業鏈的含金量。

  “這款羅漢果茶膏是用6個羅漢果濃縮提取而成,可以泡水,也可直接含服,非常方便。”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展台,身穿壯族民族服裝的工作人員拿出一塊黑褐色、形似方糖的產品賣力吆喝。

  隻見他將茶膏放入玻璃水壺中,摻入熱水,隻幾秒鐘工夫,便泡出一壺熱氣騰騰的羅漢果茶,引得圍觀市民驚嘆不已。記者了解到,這一盒250克的羅漢果茶膏售價在280元至480元不等,和未加工的羅漢果相比,利潤十分可觀。

  而在重慶市潼南展區,一款可泡水喝的檸檬凍干片也受到市民追捧。記者注意到,和商場裡幾塊錢一袋的檸檬片相比,這款檸檬凍干片摸起來較為濕潤,顏色也更為艷麗。

  “這是我們採取真空冷凍干燥技術制作的檸檬片,與超市裡常見的運用烘干技術制作的干檸檬不同,它更好地保留了檸檬的營養成分。”展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老產品新包裝

  廣西龍眼裝進“壯族銅鼓”

  與過去農交會上不少加工農產品相比,今年參展商在包裝設計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廣西龍眼的包裝做成了壯族銅鼓形狀,四川獼猴桃酒包裝袋特意印上了熊貓的圖案,河北牡丹籽油的包裝瓶好似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花……

  “以前農產品講堆頭,現在也要重外觀設計。在展會逛了一圈,發現我們的產品還是有些差距。”在開州展台,今年第一次參加農交會的閆麗文感慨道。

  這次,她帶來了手工制作的椒麻牛肉、椒麻鴨肝等一批開州小吃,並用牛皮紙進行了簡易包裝,印上了卡通圖案和商標。

  “但這些還不夠。包裝需要契合時下年輕人的審美和消費習慣,我們打算開發一些配置有發熱包的自熱產品,並在包裝盒裡配置手套等用品,讓上班族吃起來更方便。”閆麗文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 左黎韻

(責編:陳易、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