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文娛

綜藝節目——

貼近時代生活 推動融合創新 深化豐富內涵

鄭煥釗
2020年12月04日10: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國家寶藏》節目

  核心閱讀

  綜藝節目從內容題材、參與者、引發效應等方面,都更加貼近時代生活。鮮活的社會現實和普通人背后不凡的故事,是綜藝節目生長的肥沃土壤

  新媒介、新技術不僅帶來節目傳播方式變革,而且成為節目內容和形態創新的內在驅動力,催生出新的綜藝類型和內容形態,推動新技術與新綜藝的融合創新

  綜藝節目不斷拓展行業邊界,與藝術、影視、旅游、文博、科技、教育、體育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有效推動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實現綜藝+產業的聯動效應

  綜藝節目既要從優秀文化中汲取文化資源和精神力量,又要不斷探索優秀文化融入人民生活的新方式、新路徑

圖為《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首期節目《扶貧路上》劇照,演員在舞台上再現犧牲在扶貧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

  隨著《國家寶藏》《我就是演員》《這!就是街舞》等節目成功出海,國產綜藝節目自主創新受到各界關注。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國產綜藝節目不斷探索適合觀眾的有意思、有意義的節目形式。在新媒介、新技術帶來的環境變化以及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下,國產綜藝節目積極應對,強化節目內涵、探求模式創新、推動跨域合作、實現價值創造,產生一批涵蓋不同類型的優秀綜藝節目。國產綜藝節目在節目形態、制播模式、內容形式、價值創造和精神引領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貼近時代生活,提升原創能力

  綜藝節目無論從內容題材、參與者、討論話題和引發效應等方面,都更加貼近時代生活。鮮活的社會現實和普通人背后不凡的故事,是綜藝節目生長的肥沃土壤。隻有扎根生活、扎根現實,綜藝節目才能獲得持續不斷的創新活力。過去某個階段,一些綜藝節目由於對市場和觀眾的誤讀,曾出現過度娛樂化傾向,對節目現實內涵與價值導向重視不夠。

  近年來,國產綜藝節目明確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立足現實、貼近時代,以普通人視角,聚焦時代大變革下的新境遇與新問題﹔多角度多層次探討家庭、婚姻、情感、職場、心理、教育等社會話題,拓展綜藝節目表現社會現實的廣度、深度和厚度。

  一大批觀察類綜藝節目蓬勃興起,它們採用“紀實+綜藝”的形式,圍繞多種社會關系,聚焦家庭、職場和社會,力圖再現生活本來形態,在觀察和體驗中,引發觀眾對人生價值及意義的討論與思考。《忘不了餐廳》以患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為節目主角,傳遞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我家那閨女》深度解讀青年生活與代際交流現狀,引導公眾思考﹔《令人心動的offer》等職場類節目在還原職場生活基礎上,與觀眾共同探討就業、個人發展等話題。在正確創作導向下,綜藝節目不斷提升原創能力,不僅開發出生活中不同領域的觀察類、體驗類等節目類型,而且推動《極限挑戰》《奔跑吧》等節目通過強調體驗社會生活、表現普通人故事,實現節目創新。

  此外,國產綜藝節目通過強化社會服務功能,推動節目類型出新出彩。《我們在行動》關注扶貧攻堅,打造小而美的公益紀實節目。《夢想改造家》《暖暖的新家》等創新節目模式,聚焦家居改造服務。此外,談話類、論辯類節目也是綜藝節目創新的亮點。這些節目圍繞時事熱點,取材當下人們普遍關切的社會現象,以多樣化視角、精彩論辯和有趣的語言風格,倡導積極正向的社會價值,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

  利用新媒介技術,創新節目表達方式

  在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趨勢下,國產綜藝節目適時求變,主動擁抱新媒介、新技術,積極謀求創新。綜藝節目在選題策劃、內容制作、推廣營銷和節目推送等層面,利用大數據技術繪制節目觀眾畫像,分析用戶觀看行為和參與行為特征,從而實現內容精准推送,並通過彈幕、微博等即時互動的技術和多屏互動媒介,不斷增強觀眾參與節目的互動效果。

  在這一過程中,網絡綜藝充分利用“網生”優勢,深入開發網絡資源,構建網絡文化IP體系。傳統電視綜藝則積極借鑒網絡綜藝經驗,通過在年輕人聚集的視頻網站開設頻道等方式,探索符合年輕受眾觀看興趣和互動需求的融合方式,積極實現價值引領。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多家電視台開創“雲綜藝”,盡力為居家觀眾提供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產品。

  新媒介、新技術不僅帶來節目傳播方式的變革,而且成為節目內容和形態創新的內在驅動力。全息投影、虛擬技術和人工智能應用到綜藝節目的創作生產中,不僅大大提升節目呈現效果、創新表達方式,而且催生出新的綜藝類型和內容形態。比如,《國家寶藏》採用全息式舞台,實現文物的虛擬展示,創設沉浸式主體舞台﹔《明日之子》中虛擬歌手的加入,打開虛擬與真實同台競技的新模式﹔《最強大腦》《這!就是鐵甲》等節目中,人工智能與真實人類進行人機競賽,展現智能科技時代的文化新特征﹔《跨次元新星》首創將CG引擎、實時3D渲染、數字孿生等多項技術應用於綜藝節目,打造虛擬偶像選秀新模式,為觀眾帶來全新視聽體驗。

  拓展行業邊界,實現協同創新

  跨界融合有利於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和價值的重新編碼,是文化創新的重要方式。近年來,伴隨文化產業加快融合發展,綜藝節目以“文化+”為路徑,不斷拓展綜藝行業的邊界。綜藝節目與藝術、影視、旅游、文博、科技、教育、體育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不僅拓展綜藝節目的內容類型和文化空間、構建新的商業模式,而且借助綜藝節目的傳播力和創新力,有效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協同創新和聯動效應。

  《聲入人心》《這!就是街舞》《樂隊的夏天》等節目,借助綜藝節目傳播效應,發揮了文化培育之用。《我就是演員》《聲臨其境》等節目,充分展示演員專業能力,倡導影視行業注重專業、提升本領。文博文創、運動競技、旅游生活、音樂選秀等類型節目,帶動文創開發、旅游產業、運動健身、音樂培訓等行業聯動發展,形成以版權開發為中心,不斷拓展產業鏈和價值鏈的產業協同創新模式。

  在專業、縱深和融合發展中,綜藝節目突破單一的娛樂功能,成為促進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動載體。《向往的生活》《親愛的·客棧》等節目倡導“慢生活”理念,在令觀眾放鬆身心的同時,宣傳節目拍攝地的自然人文景觀,幫助所在地農業發展和扶貧項目建設。綜藝節目以故事化、情節化、人格化的方式,重新整合文化資源、歷史資源和旅游資源,以更接近當下年輕受眾情感和心理需求的方式進行轉化和表達,實現文化形象的立體化建構和多層次展示。

  當前,越來越多的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加入到綜藝節目制作中,以多種方式講述人文與風物故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在拓展產業邊界、進行跨界融合的過程中,綜藝節目本身也獲得通向當代生活的廣闊空間,構筑內生發展動力,不斷實現價值創造和功能拓展。

  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時代精神

  綜藝節目在觀眾中的影響越來越大。通過發揮自身文化創新力、傳播力,成為傳承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是綜藝節目提升品質和豐富內容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綜藝節目立足文化自信,進行多維度創新:既要從優秀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創意資源,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中吸收精神力量,又要借力新技術、新媒介和新形式,不斷探索優秀文化融入人民生活的新方式、新路徑。

  近年來,綜藝節目深入挖掘文化寶庫,充分利用新技術,積極吸收年輕人潮流文化和創意文化的經驗,系統立體地展現中華優秀文化的內涵和魅力。《國家寶藏》挖掘國寶文物背后的民族精神,通過歷史再現與表現當下守護場景的聯結,弘揚民族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新了·故宮》以文創開發為切口,挖掘故宮建筑與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與精神資源,探討文化轉化創新方式﹔《故事裡的中國》搭建“戲劇+影視+綜藝”節目形式,通過親歷者和見証者講述、經典文藝重新演繹、專家學者點評等方式,實現綜藝節目對時代精神的創新表達。在尊重文化傳承傳播規律基礎上,這些節目以其儀式感、厚重感和創新性受到觀眾喜愛,成為綜藝節目創新的重要類型。

  既立足現實,以此為節目創新的土壤,又扎根傳統,探尋創新靈感﹔既跨界融合,激活持續創新的動力,又借力媒介技術提升節目品質,這是國產綜藝節目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經驗。

  制圖: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4日 20 版)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