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忙貿易旺 2020年青島港新增外貿航線14條

2021年01月04日07: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0年,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中國外貿進出口逆勢增長,亮點突出,為全球經濟復蘇貢獻了力量。這背后,離不開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的有力推動,也離不開眾多市場主體的積極作為。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今起,本版將持續關注外貿領域生產經營一線,通過感受一系列個體的努力,展示我國經濟的澎湃活力和強勁韌性。

  本期聚焦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看這裡的人如何讓外貿流程變得更加順暢。

  ——編 者

  碼頭現場操作人員孫明明

  “貿易在增長的感受真真切切”

  2020年12月31日,在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自動化碼頭,“聖朗科橋”輪靠泊在105泊位。

  碼頭上,16台藍色自動化橋吊矗立成行,76台高速軌道吊在堆場上運轉自如,83台自動導引車來回穿梭,數十噸的集裝箱被輕巧抓起、精准堆碼。生產作業忙而不亂、行雲流水……

  環顧四周,碼頭空無一人。場地外,一棟小樓立於一側,進入操控室,橋吊遠程監控員孫明明正對著6塊大屏幕,碼頭上每一處細節盡收眼底。眼下,他正聚精會神盯著作業場景,遠程監控集裝箱裝卸:自動化碼頭上的每一箱貨物,經系統自動掃描抓取、運輸后,都要經他手點擊確認。

  “今天是2020年最后一天了,我得站好最后一班崗,為我們這一年的繁忙畫上圓滿句號。”孫明明說。

  不同於傳統集裝箱碼頭,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是一個“5G智慧碼頭”,已經多次刷新自動化碼頭裝卸世界紀錄。在這裡,操作員隻需要監控現場的作業,在作業異常時進行人工干預。

  碼頭上向來“人停機器不停”,孫明明和同事們都是三班倒。他說:“像我這個崗位,如果是在傳統碼頭上,需要爬上50多米高的橋吊,在駕駛室內彎腰俯身全程操作,不但身體疲憊,操作還未必精准。而在自動化碼頭上,系統會根據計劃自動抓取集裝箱放置到指定位置,我隻需要對關鍵環節、異常情況進行干預,相比以前,輕鬆太多嘍!”

  不僅如此,疫情防控工作中,自動化碼頭還是工作者的保護屏障。2020年初,交通運輸受疫情影響最嚴重時,一方面防疫物資與生活物資轉運需求迫切,另一方面為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自動化碼頭實現了集裝箱接卸作業人員“零接觸”,在保障物資轉運的同時,為港口逆勢增長帶來了發展契機。“我們心裡也踏實了很多!”孫明明說。

  港口向來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2020年一季度,山東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標箱分別增長5.1%和4.0%,實現了難能可貴的逆勢增長。相比2019年,孫明明2020年每天負責的集裝箱從600多個增長到了700多個。他告訴記者:“在碼頭上,貿易在增長的感受真真切切。經濟好了大家都好,我們心裡高興著哩!”

  外貿業務管理人員張軍

  “國家的經濟韌性強,底氣足”

  “‘艾森快航’輪已順利離泊。”

  “‘地中海阿琳娜’輪靠泊時間是否正常?”

  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區生產指揮中心內,對講機、電話聲此起彼伏。

  碼頭上,寒潮過境,氣溫驟降。但新年伊始,各碼頭已車船如織,一線操作依舊繁忙,兩三條負載2萬箱的船舶同時在泊作業已成常事。今年1月1日,港口迎來新年第一條集裝箱船靠泊作業——299米長的“瓦萊爾快航”輪。

  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公司副總經理張軍語氣裡透著自豪:“站在這裡,看見碼頭上巨輪有序停靠,真讓人欣慰。”

  去年,受疫情影響,國際形勢嚴峻復雜,港航業受到較大影響:從一季度開始,大量船公司撤航線、減航班。張軍說,自己也曾擔心青島港會不會面臨“無船來港”“無貨可卸”的困境,“看到如今的繁忙景象,真是當初不敢想象的。”

  隨著各項政策頒布,各地陸續復工復產,張軍感受到了陣陣暖意。“國家的經濟韌性強,底氣足,總會在關鍵的時候給人信心,這是我們的親身體會。”張軍坦言,“去年以來,從上到下的政策又多又准,著實給我們鼓足了勁兒,更為后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政策給力,更要發揮優勢乘勢而上。在地理位置上,山東港口青島港是“一帶一路”上重要的節點城市、沿黃流域多省份的“出海口”,有利於建設東北亞航運樞紐中心。2020年,山東港口青島港總共開通新航線20條,其中外貿航線14條。

  “位置優越,是老天賞飯吃,各個兄弟港口握指成拳,才能一直有飯吃。”張軍說,隨著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不斷深入,兄弟港口從競爭轉為聯動,有了其他港口的喂給,貨源更加豐富,加上自動化港口極高的效率,開通航線也有了底氣,形成了良好的正向循環。

  物流方案設計人員王進

  “每一種多式聯運方案都有自己的‘個性’”

  “運出去了,都運出去了。”河南洛陽龍鼎鋁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鬆了一口氣。

  2020年12月22日19時30分,滿載貨物的集裝箱被平穩裝上火車,沿著軌道駛向遠方。

  “這批貨物已經積壓了一段時間,再不發貨,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龍鼎鋁業銷售經理范磊說,“多虧他們為我們找到了解決方案,這下全都運出去了”。范磊所說的“他們”就是山東港口物流集團的工作人員。

  龍鼎鋁業是一家專注於鋁板、卷材和鋁箔生產的企業,有不少外貿業務。以前出口,需由企業將貨物運到附近箱站,裝入從港口調來的海運箱,再通過公路運輸至碼頭出海。

  但由於國內能源價格上漲,加上受到疫情影響,不少海運箱滯留海外,可謂一箱難求。“如果再調空的海運箱運到內陸箱站,又會造成浪費,出口綜合物流成本漲幅將近3倍!”因此,龍鼎鋁業的大量出口貨物在公司積壓,無法運出。“損失太大了!”范磊急得嘴上起泡,見到王進,這才放下心來。

  王進是山東港口物流集團多式聯運部副部長,為解決這個物流運輸難題,物流集團立即成立了工作小組,全面對接鐵路、船公司和代理企業,研究制定出一整套全程多式聯運物流方案。即首先採用鐵路箱裝貨發運至港口,貨物到港后,換海運箱裝船,這既解決了因能源價格上漲造成的陸運成本升高問題,又有效規避了海運空箱發運至內陸的調運成本。

  “晚一天,他們就虧損一天,我們必須爭分奪秒。”王進說,“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每一種多式聯運方案都有自己的‘個性’,客戶情況不同、需求不同,方案就會有所不同。”

  2020年以來,山東港口物流集團內陸港建設加緊推進,相當於將出海口搬到內陸企業的“家門口”。截至2020年12月,山東港口累計建設內陸港18個,開通鐵路班列線路70條,海鐵聯運箱量突破200萬標准箱,同比增長25%。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4日 10 版)

(責編:蓋純、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