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揭秘重慶籍紅軍高級將領李棠萼鮮為人知的故事

2021年05月10日08:31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一位百歲老人的珍藏

  ——揭秘重慶籍紅軍高級將領李棠萼鮮為人知的故事

4月27日,九龍坡區老年公寓,李肇庄老人在看二哥李棠萼的老照片。本組圖片由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李肇庄老人珍藏的其二哥李棠萼的照片。

  4月27日午后,暮春的陽光裡有著初夏的溫熱。

  九龍坡區老年公寓5樓,百歲老人李肇庄緩緩將被褥挪至一旁,小心翼翼地從一個文件袋裡拿出珍藏多年的幾樣物品,平整地鋪開在床板上——

  一封1953年1月7日中共中央組織部的回信、一份1953年2月24日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革命軍人犧牲証明書”(列字第10033號)、一份中央人民政府以毛澤東主席名義頒發的“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証”、一張已經發黃的人物照片!

  “如果不是有這個照片,我都不知道二哥長什麼樣……”輕撫照片,淚濕眼眶。老人斷斷續續的講述,揭秘了紅軍第一軍團第二師參謀長、紅軍烈士李棠萼鮮為人知的故事。

  不辭而別

  家人后來與他失去聯系

  1907年,李棠萼生於九龍坡區玉清寺一個叫“馬廠”的地方。家有兄弟姐妹6人,李棠萼排行老二,取名李肇棣,字“庚棠”,后改字為“棠萼”。其父李克全經營皮毛生意,還有幾十畝田產,家境殷實。

  良好的家境條件,讓李棠萼進入當時名噪一方的廣益中學求學,有機會接觸到許多進步思想。

  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1924年的一天,李棠萼“失蹤”了。

  原來,在廣益中學的兩年時間裡,李棠萼深受黨的早期革命家肖楚女、惲代英影響,成為一名進步青年,並時常往家裡帶進步書籍,還去參加學生游行。

  “當時那是要掉腦袋的事情哦!”從記事起,李肇庄就時常聽家人說起二哥李棠萼的事情,“老漢擔心他出事,不讓他讀書了,喊他回老家管那幾十畝田。”

  幾天后,滿腔熱血的李棠萼不辭而別。

  直到1926年,家人才收到李棠萼寄自廣州的一封信,說自己已經到黃埔軍校就讀,成為第六期學員。

  后來,家裡還陸續收到過李棠萼的一些來信。

  “聽老漢說,他在信中仍然意氣風發,思想激進。”當時,李肇庄年紀尚小,時至今日,更無從知曉這些書信的下落。

  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領導廣州起義,李棠萼也參加了起義軍,后來跟著隊伍上了井岡山。

  從此,家人便與李棠萼失去聯系。

  犧牲18年后

  家人才得知消息

  那麼,李肇庄至今珍藏的幾樣物品,又從何而來呢?

  “知道二哥上了井岡山,我們當時不敢說,更不敢去找。”李肇庄說,二哥20余年杳無音訊,許多人都以為他已經在戰亂中死去。

  1952年,父親臨終前依然挂念著李棠萼,“肇棣生死未卜,我不甘心啊!”

  辦完父親喪事,排行老四的李肇材(字縱橫)為了完成父親的臨終遺願,懷著最后一絲希望,提筆給中共中央組織部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幫忙查找李棠萼的下落。

  1953年1月7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回信——李縱橫先生:來信悉,據我處烈士英名錄載,李棠萼系紅軍一方面軍一軍團烈士。李棠萼,黃埔六期學生,職別是二師參謀長,四川重慶人,大革命時期入黨,廣州暴動時入伍。1935年於毛兒蓋附近陣亡。

  隨后,家人又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革命軍人犧牲証明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頒發的“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証”。

  直到此時,家人才知道,29年前離家出走的李棠萼竟是紅軍高級將領。

  “雖然犧牲了,但總算曉得了二哥的下落,知道他曾經是一名優秀的紅軍戰士,老漢在九泉之下也能合眼了。”然而,對於李棠萼井岡山之后的經歷,李肇庄和家人依然近乎一無所知。

  被匪徒所殺

  犧牲時已是紅軍高級將領

  那麼,李棠萼生前的經歷到底是怎樣的?他又是如何犧牲的?

  其實還有一個人也在尋找他的消息,這個人就是何承玖。何承玖1991年到九龍城區工作,歷任九龍坡區委研究室主任、九龍坡區司法局局長等職務,在工作之余,他致力於研究九龍坡的歷史文化。

  “我在翻閱史料過程中,就發現《井岡山人物志》中記載有李肇棣(字棠萼)的資料,注明他是四川重慶人。”何承玖介紹,通過查閱史料,李棠萼的人生經歷逐漸清晰:

  李棠萼生於九龍坡,1924年離家出走后,進入黃埔軍校成為第六期學員,北伐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轉移到韶光加入朱德、陳毅的部隊﹔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后隨部隊上井岡山,參加了井岡山和贛南、閩西地區游擊戰爭﹔1933年后,歷任紅一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第二師五團參謀長、第二師參謀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斗爭和中央紅軍長征﹔1935年8月在四川鬆潘毛兒蓋被反動分子殺害。

  濟南軍區原司令員曾思玉在回憶錄《我的前一百年》中,對李棠萼犧牲當天的情形進行了詳細記述:

  “我們翻越了大雪山之后,繼續北上,在即將接近鬆潘大草地、與毛兒蓋還距離一天行程時,我們黨、我們紅軍一名優秀的指揮員犧牲在長征路上,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就是革命英烈紅二師參謀長李棠萼同志。”

  1935年8月的一天,早飯后,部隊集合准備出發。李棠萼吃過早飯后帶著警衛員到村外部隊准備集合的場地上。突然,有幾個匪徒揮著大刀向李棠萼砍來,李棠萼當即被砍倒在地,鮮血四濺。

  李棠萼犧牲后,部隊用擔架抬著他的遺體到達毛兒蓋,舉行了追悼會,就地安葬。

  珍藏幾十年

  從未向國家提任何要求

  然而,何承玖在九龍坡當地多方尋找,都沒有找到能與《井岡山人物志》記載相對應的人物或故事。

  一次偶遇,揭開了謎底。

  2014年的一天,何承玖遇見了相識多年的老朋友,曾任職原九龍鎮楊坪村村支書的程國慶。

  閑聊中,程國慶提及自己的老鄰居李肇庄家中藏有“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証”等物件,自己也曾多次聽李肇庄談及二哥李肇棣的故事。

  原來,今年71歲的程國慶打小與李肇庄就是樓上樓下的鄰居,“從小就聽李孃孃講她二哥的故事,都曉得李家屋頭有個紅軍烈士。”

  “李孃孃和他愛人周朝儀無子女,十年前他們居住的房屋被鑒定為危房,我就把自己的一處房屋提供給他們居住。”程國慶介紹,正是在此次搬家過程中,程國慶第一次親眼目睹了李肇庄小心翼翼珍藏多年的幾樣物品,“李孃孃藏這些東西藏了幾十年,不管日子過得如何,也從來沒向國家提出過任何要求。”

  “姑父生前就職於綦江打通煤礦礦務局,退休后享有退休工資﹔姑母退休前在街道工作,也享有退休工資。”李肇庄侄兒李顯浩介紹,2011年,街道干部對李肇庄保存的“革命軍人犧牲証明書”(列字第10033號)等文件進行了登記,並每年為李肇庄發放烈士家屬補貼至今。

  本報記者 陳維燈

(責編:陳易、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