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聽民意 匯民智 聚民心 惠民生

重慶老舊小區改造以“新”換“心”

2021年06月30日08:22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時節已過夏至,榮昌的天氣時晴時雨。

  晴雨不定的天氣,卻並不影響榮昌區安富街道躍進門小區居民晏生瓊的好心情。

  “現在生活環境變好了,坑坑窪窪的路面全部修整了,健身設施也配齊了。”晏生瓊高興得合不攏嘴,“小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連停車位、晾衣杆也規劃好了,我們深深感受到了黨委政府的關懷。”

  去年以來,安富街道加快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為目標,做好整體設計,切實做深做細做實改造工作。項目總投資2592余萬元,惠及16個老舊小區53棟樓、1259戶居民。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基層的困難事,也是群眾的煩心事。

  近年來,重慶堅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出發,“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改造,大力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和環境,統籌推進社區服務提升,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啟動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281個、4388.7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49.85萬戶。其中,“十三五”時期已累計啟動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842個、3375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7.6萬戶。

  “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 統籌協調引領老舊小區蝶變

  “小區環境變好了,我們就會住得舒心。”家住榮昌區昌州街道糧食局家屬院的劉阿姨對小區的整體改造贊不絕口。

  看著居住多年的小區房屋漏水問題解決了、外牆重新上了漆、內牆重新刮了膩子、樓道貼了磚,以往亂扯亂挂的“蜘蛛網線”也埋到了地下,小區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小區居民心裡都樂開了花。

  陳家河社區、糧食局家屬院的變化,只是榮昌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

  榮昌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建立了區級專題討論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推進工作中的難題。榮昌區委書記、區長、區委組織部部長還分別挂帥一個改造提升重點項目,為社區黨組織賦予更多的動能,深入現場發動群眾,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在重慶,各區縣政府作為轄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的責任主體,建立了完善工作體系,強化政府領導統籌,落實牽頭部門,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基層組織作用,明確工作機構和人員,建立領導干部聯系機制,通過領導干部抓重點、重點抓,研究協調推動,落實各項配套支持政策。

  重慶各級政府和部門切實做到“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強化宣傳動員,引導群眾主動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的全過程,推動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發動居民積極參與改造。

  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發動群眾全程參與改造項目,採用一對一入戶、院壩會,特別是菜單式問卷調查等多種溝通形式,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群眾需要什麼,就改什麼。

  通過這些方式,邢家橋社區從30多個菜單改造選項中,摸清楚了該社區群眾改造意願最為強烈的前5項,分別是房屋滲漏、排污管網堵塞、環境破舊、停車設施和安防設施缺失,將其作為改造的重點內容加以實施,實現了政府供給與群眾需求的精准對接﹔同時,邀請約150名居民志願者、16名群眾巡查員從原材料、施工過程、后期恢復等全過程參與施工,群眾支持率從最初的23%上升到全面支持。

  引入社會資本 多元籌資激活老舊小區改造

  “住在頂樓,以前每當下大雨,屋頂就會大面積漏水,苦不堪言。”家住九龍坡區渝州路街道白馬凼社區26號8樓的張國芬一直盼著小區改造,改善居住環境,如今她的願望終於變為現實。

  白馬凼社區26號屬於九龍坡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的紅育坡片區。

  2020年九龍坡區城市有機更新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改造總建筑面積約102萬平方米,涉及改造樓房366棟、改造戶數14336戶,總投資約3.7億元,是重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串點、連線、成片街區式改造的典型項目。其中紅育坡片區改造總建筑面積約為12.6萬平方米,涉及改造棟數約為88棟,涉及改造戶數為3746戶﹔屬於紅育坡片區的白馬凼示范區,改造總建筑面積為2.2萬平方米,涉及改造棟數為6棟,涉及改造戶數為296戶。

  為創新市場模式,拓寬資金渠道,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和九龍坡區政府經多方論証后,試行通過PPP模式的“ROT”運作方式,引入規模化實施運營主體採取“市場運作、改管一體”的老舊小區改造模式,由市場主體負責全過程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后續維護等所有工作,項目合作期限為11年(建設期1年,運營期10年)。

  在實施改造提升過程中,該項目通過社區組織梳理整合停車位、充電樁、農貿市場、公有房屋、閑置物業、廣告位、散居樓棟清掃保潔7大類經營性收入來源,尋找創造市場空間,通過PPP模式的“ROT”運作方式,引入願景集團與國有公司總投入3.7億元共同組建SPV公司,負責項目全過程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后續維護等工作,建立“居民受益、企業獲利、政府減壓”的多方共贏模式。

  江北區南橋苑“建融家園”項目正是重慶探索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市場化路徑的一個成功案例。

  建融家園·南橋苑項目合計48套、約3000平方米,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末,系磚混結構安置房。

  改造前,項目已空置多年,配套設施不完善,外牆大面積脫落,內部滲水,管線混亂,無電梯。

  市住建委創新“改造+運營”模式,積極引導銀行、物業、區屬國企、社會公司等社會力量參與老舊小區投資改造並負責后續運營維護,盤活了存量閑置、低效的房屋資產,打通老舊小區改造與住房租賃市場的通道。

  建融家園·南橋苑項目由建設銀行旗下建融住房服務公司整體承租,投資400余萬元實施電梯加裝、綜合改造,配備家具家電,打造集中式長租公寓“建融家園”,深受市民歡迎。

  堅持整體設計 構建可持續發展幸福社區

  水清岸綠、楊柳依依、行人穿梭如織……

  夏日的永川三河匯碧片區,如一幅美麗畫卷。

  三河匯碧片區位於永川老城核心區,玉屏河、跳磴河、麻柳河在這裡交匯,形似篆文“永”字,永川由此得名,承載了無數永川人的記憶和鄉愁。

  時間流逝,三河匯碧片區也從最初的繁華盛景老去,成了“臟亂差”的代名詞。

  如何改造提升這個具有特殊歷史人文價值的片區?

  永川按照“城市雙修”的理念,通過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對片區實施整體改造。

  “我們拆除了違章建筑約2.4萬平米,取締佔道經營300多戶,把城市空間騰了出來,然后在新增的空間新建親水休閑廣場、特色文化商業街區。”永川區住建委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對牆面脫落、開裂、漏雨的老舊建筑進行修繕加固,並完善片區道路、管網、路燈等配套基礎設施,並對區域內河流實施了黑臭水體治理和兩岸生態景觀修復。

  三河匯碧片區的改造,是重慶以重點項目為示范,強化設計引領,堅持“經濟實用、安全綠色、特色美觀”為原則的典型。

  重慶以社區為基本單元,積極探索“街區制”改造模式,堅持同步提升社區公共服務,統籌推進社區建設,將相對集中或者距離較近的多個老舊小區整合,進行統一設計、改造、運營、管理,因地制宜補齊居住社區短板,切實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提高群眾生活便利性,實現老舊小區的“功能美、和諧美、特色美”,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安全、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幸福社區。

  分類物業管理 推進同步社區服務提升

  前不久,渝中區兩路口街道中山二路社區7-11號化糞池出現堵塞。

  以前,沒有專業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出現類似問題,社區隻能是“看得見,管不到,沒錢管”,難以及時找到方法為群眾排憂解難。

  不過,此次化糞池堵塞事件發生后,中山二路陽光物業服務中心及時發揮“黨建+物業”的服務作用,召開了“五方聯席會”商量出解決方案,並迅速組織專業人員,整合資金將這幾個糞水四溢的化糞池清掏干淨。

  渝中區沒有物業管理的老舊居民樓較多。過去,社區對老舊小區出現的下水道堵塞、垃圾沒人收、停車不方便等問題無能為力,群眾頗有怨言。

  如何才能發揮社區黨組織優勢去“補位”,解決群眾的“煩心事”?

  渝中區“黨建+物業”的服務模式蘊育而生。

  如今,渝中區以“黨建+物業”管理模式成立了67個社區物業服務中心,有效解決了2296棟老舊住宅管理維護問題,實現了全域老舊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進程中,重慶明確提出要同步統籌推進社區服務提升,並在《重慶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服務提升專項行動方案》中提出了25項管理提升內容指導標准,對已完成改造的老舊小區採取引進物業服務企業、組建社區物業服務中心、居民自治物業管理三種模式,實施分類物業管理,防止小區改造提升后出現“一年新、三年舊、五年破”的情形。

  同時,重慶積極引導物業服務企業走出小區,融入社區,參與社會治理,進而為城市運營服務,通過前期介入、全過程服務等方式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重慶將引導物業服務企業積極探索通過“物業管理+城市運營”模式為老舊小區居民提供專業規范的物業管理和線上線下服務,將逐步推動南岸、沙坪壩、璧山等區縣10余個社區10余萬戶居民的項目盡快落地,助力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完整社區建設。

  賀娜 袁詩佳 圖片除署名外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委提供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