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品牌>>要聞

追光者丨唐鵬飛:和鄉村的故事 源自小小高粱

2021年07月08日15:45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在重慶市江津區永興鎮黃庄村,為了使高粱高效高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他深入一線帶頭探索紅皮糯高粱種植技術的新突破。這一干,就是五年。

  如今,黃庄村在這個人帶領的團隊的耕耘下,從一個經濟發展緩慢的小鄉村,搖身一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高粱示范基地。他叫唐鵬飛,一位用創新改變山村的鄉村基層工作者。

  唐鵬飛。曾英豪攝

  初到黃庄村的唐鵬飛在全國范圍內招募了一批技術人員,想為鄉村經濟煥發新活力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土地問題。黃庄村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很難開展機械化的耕作。經過幾年來對土地的平整整治,如今,高粱示范基地的機械化耕種率已經達到了近百分之八十五。

  解決了難以開展機械化種植的問題之后,唐鵬飛的工作重心就放在了高粱種植技術的探索上。長久以來,當地村民採用的傳統高粱種植方式效率極低,育苗、移栽等步驟都要靠天吃飯,畝產量也不高,難以規模化種植。剛開始探索直播高粱種植技術時,唐鵬飛帶領團隊採用點播種植,每人每天最多隻能種不足一畝地。

  后來,團隊發明了“小滾輪”種植法,有了滾輪之后,在兩個人的配合下每天可以播種三畝地。但這點提升在唐鵬飛眼裡還遠遠不夠,為了擴大高粱種植面積還需要繼續提高機械化率。在隨后近一年的時間裡,唐鵬飛帶領團隊對小滾輪進一步改造,將小滾輪和水稻播種機進行組裝,使高粱種植效率取得了質的飛躍,在第三代直播種植技術的加持下,如今每天每人可以種二十多畝地,種植效率較之上一代提高了六、七倍,高粱的畝產量也較之傳統方式增長了接近一倍。

  唐鵬飛在工作中。曾英豪攝

  “傳統高粱種植模式隻能依靠人力,但現在我們在農庄搞起了信息化建設,無人機、小型氣象站、5G基站、技術資料庫……越來越多的原本大城市才有的‘新玩意兒’出現在了這個小鄉村裡,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鄉村基層工作者,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運用起現代化的全新管理模式。”唐鵬飛提到,未來,農庄還會引入更先進的“產業數字地圖”,搭配5G網絡的超高傳輸速度,不僅可以顯示地塊的實時狀態,還能針對土地面積、土壤性質、工人每天的工作情況等指標,為不同地塊制定個性化的管理方式,節約成本。“這些改變,通過持續觀測和記錄氣候、土壤、虫情等數據,既可以實現種植過程中的全天候全方位監管,不斷優化種植技術,還能減少犯經驗主義錯誤。”

  在接受“了不起的追光者”欄目專訪時,唐鵬飛表示,將繼續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抓住時代發展機遇,帶動當地老百姓致富。(胡虹、馬春鵬)

(責編:蓋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