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人物訪談

重慶八中:面向未來教育,探索推動跨學段融合

2022年06月24日12:10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缺乏有效銜接,唯分數現象仍然較為普遍,評價方式難以指引學生真正認識自我和明確自我發展方向……中學教育如何呼應大學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同時,大學教育又如何反哺中學教育?在重慶,有這樣一所中學,一直致力於打破中學與大學學段藩籬,促進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貫通融合,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可持續發展。

在重慶市政府最新公布的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中,重慶市第八中學校《普通高中與大學融合育人實踐探索》成功摘得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該課題歷時17年探索實踐,實現了中學與大學教育在育人理念、育人機制、課程體系和評價方式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對深入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和教育綜合改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近日,重慶市第八中學校校長周迎春做客人民網演播室,分享了學校跨學段融合育人的探索經驗。

關於理念:學段貫通、融合育人

周迎春,中國數學基礎教育最高獎——“蘇步青數學教育獎”獲得者,同時也是《普通高中與大學融合育人實踐探索》項目的負責人。在他28年的教學生涯中,充滿了對教育的執著探索和深層思考。

主動變革育人模式

1994年9月,周迎春背著行囊來到重慶八中,成為了這裡的一名數學老師。

“剛入職那幾年,我拼命提升學生分數﹔之后我開始研究如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地學習中收獲成績,更在學習中收獲成長。”周迎春說,自己就是一個高考擺渡人。過去,河對岸是985、211高校。現在,仍然是擺渡人,但對岸成了遼遠深邃的全人發展。

重慶八中是重慶市首批省級重點示范中學,被北大、清華、“卓越聯盟”等高校確立為優質生源基地,備受家長以及考生的青睞。就是這樣的一所名校,已在普通高考、自主招生等賽道連年奏凱,為何還要主動變革育人模式?

“教育終究指向人的發展。”朴素的話語,道出周迎春改革的初衷。他直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面向未來的學生。未來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學校就要精准研判、提前布局,構建起相應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段貫通、融合育人

融合育人是國家教育改革的一個大方向。早在2005年,重慶八中就開始了高中與大學有效銜接的探索,從課程、教法、學法、評價等多方面進行改革。

“我們樹立了‘學段貫通、融合育人’理念,將教育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縱向和橫向的融合。”周迎春介紹,“學段貫通、融合育人”理念著眼於培養有家國情懷、有社會責任感、有創新精神、有實踐能力的時代新人。

“學段貫通”是指從育人理念、教學內容和方式上打破高中與大學學段間的割裂,將教育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縱向有機銜接﹔“融合育人”是多維度多方式融合育人,通過理念融合、課程融合、項目融合、評價融合等形成橫向協調配合,包含跨學段融合、跨學科融合、跨區域融合,最終實現學校系統培養,學生多元發展。

關於機制:資源共享、課程共建、項目共振

中學與大學如何融合?重慶八中堅持“走出去,請進來”,開門辦學,兼收並蓄,加大與多所大學合作互訪,在育人理念、課程設置、育人方式方面交流融合。

與二十余所高校建立融合育人協作體

在機制構建上,學校成立了“重慶八中融合育人指導委員會”,制定《重慶八中‘普通高中與大學融合育人’實施方案》,為融合育人的實施深化提供校內制度保障。

同時,牽手北大、浙大、復旦、上交、同濟、南大、哈工大等國內二十余所高校,建立“中學與大學融合育人協作體”,共同研究實施跨學段融合育人,逐步建立了“資源共享、課程共建、項目共振”的協同育人機制,實現育人方式系統性變革。

項目初期,重慶八中與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開展“雛鷹計劃”,與重師開展“創新實驗”項目等,2021年4月,重慶八中成為北京大學首批“博雅人才共育基地”﹔2021年6月,重慶八中與哈工大簽訂建立“機器人與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基地”的戰略協定……重慶八中與多所高校聯合開展全方位的人才共育實踐,更好地促進了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有機銜接,實現了中學教育、大學教育同頻共振。

“一對一”導師制,開展研究性學習

大數據背景下短視頻對旅游業的影響﹔盲盒經濟的流行現狀和發展趨勢﹔從社會生態學與動物行為學角度,對在校就餐期間學生進食情況分析……這些是重慶八中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成果。

重慶八中與北大、清華、同濟、哈工大等高校密切合作,在課題項目、師資力量、硬件資源等方面共享互助,為融合教育的實踐提供物資保障和外部支持。同時,以高中教師為主體、大學教師協同的方式,進行融合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從師資配備、場館共享、項目開展等方面對課程進行全方位建構,為融合教育系統構建奠定行動基礎。

除了內容,學習方式也進行了深度融合。

重慶八中以課題研究的方式,在高一和高二開展研究性學習,實行“一對一”導師制,引導學生開展項目學習和社群學習,研究成果由高中、大學教師共同組成評委進行評審評價,部分成果被北大、清華等名校認可﹔通過由學生自主開發“創客微課”,改變傳統學習資源獲取方式和學習方式,實現自主學習、泛在學習,使學習方式更為靈活,學習時空更為廣闊。

關於課程:“三層六元”體系

課程是融合教育的實施載體。

2005年,以校本課程建設為平台,重慶八中著手探索高中課程與大學課程的關聯,尋找知識銜接點、理念滲透點。經過十幾年持續探索,不斷打磨迭代,最終形成了現在的“三層六元”融合課程體系,為融合教育提供了實踐平台。

金字塔式逐級升階

“三層六元”是一個金字塔式的逐級升階的課程體系。

第一層次是面向人人的基礎課程,對全校每位學生開設。有一體化課程、智慧雲課程、三創課程等。

第二層次是發展個性的拓展課程,同樣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學生根據興趣特長自主選擇部分課程參加。包括學科精修課程和活動探究課程。

第三層次是培育志趣的卓越課程,面向志趣堅定、稟賦優異的學生開設。

校園周邊熱賣的零食,辣條絕對排得上號。這種號稱用面粉制作而成的小零食,口味香濃、售價低廉,受到不少學生的喜歡,但這些火爆暢銷的辣條實際衛生質量堪憂。既然大家都愛吃,自已做一款健康版“辣條”可好?初中部的沈夕哲同學經過大量資料查找、調研,探索制作出一款特色健康辣條。

公共交通對殘障人士出行不友好,同學自己調研后,提出改良公交車設計、增設輪椅通道和“殘障人士護理服務站”等建議﹔為推廣重慶地方特產,同學們聯想到將地方特產“搬上”高鐵,助力鄉村振興……

上述實踐探索成果,就是源於學校的“三創課程”。指向學生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創業意識培養,使學生具備能多角度看問題、將想法轉化為解決方案、繼而實現價值創造的能力。

因為熱愛,所以堅定

這個春天,高三應屆畢業生陶立宇成了八中校園的風雲人物。

去年,他就獲得了“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的保送資格(由姚期智院士創建、全國最頂尖的計算機實驗班,每年全國僅錄取50人,有“年薪百萬招不到姚班畢業生”的說法)。讓所有人驚訝的是,他放棄了“姚班”,選擇備考“丘班”——這是清華大學2022年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八年本碩博連讀,是無法轉專業的純數學研究班。

陶立宇在“丘班”申請表上寫道:“如果能力允許,我也期望能為祖國乃至人類的數學事業做出一些貢獻。”周迎春說,那一刻,他被這個18歲少年對數學的熱愛與堅守所感動。

“他最終如願考上了。因為熱愛,所以堅定。”周迎春期待,通過學校的融合課程體系,在培養夯實學生全面基礎的同時,通過拓展課程和卓越課程的培育,培養出一批像陶立宇這樣志趣堅定、卓越領軍的未來英才﹔培養學生從專注成績到追求理想,由產生興趣到追隨志趣,最終成長為理想堅定、才能卓越的大學后備人才、未來領軍人才。”

關於踐行:超200個班級“雲牽手”

在國家教育教學改革方針指引下,學校由重分數向全面育人轉變,通過學段貫通、系統培養,打通了中學與大學的融合育人通道,豐富了育人策略。學生個性得以充分發展,因材施教得以切實保障。

異地同堂,原汁原味

重慶市奉節縣竹園中學一間教室內,大屏幕上,重慶八中的老師通過雲連線完成教學,竹園中學的老師在現場配合共同完成。

這就是“雙師課堂”,即兩個教師同上一堂課——竹園中學作為線下班落地,由本校學科教師和重慶八中學科優秀教師,課前共同備課,形成“教案”“學案”“備課案”。再由重慶八中學科教師,通過線上方式,對竹園中學學生直播授課。竹園中學教師,還要充分結合課堂實時情況,在遠端班內組織具體教學,及時引導學生學習、及時引領課堂討論、及時答疑跟進、及時微調作業布置、及時線下輔導等工作,確保課程高質量落地。

周迎春介紹,“雙師課堂”秉承“異地同堂,原汁原味”的理念,在新高考政策的時代背景下,開放重慶八中的融合教育課堂,建立起課堂“八同”原則,即:同老師、同教材、同教輔、同教研、同上課、同作業、同測試、同評價,為遠端學校學生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教育。

目前,全市已有51所初中、55所高中、超200個班級,加入重慶八中智慧雲校“雙師課堂”,是重慶市范圍內“雲牽手”覆蓋學校最廣、惠及學生最多的“雲校”。

成果輻射50余所高中

17年探索實踐,重慶八中跨學段融合育人有了諸多實際成效——

據統計,近年來,重慶八中學生開展課題研究1277項,形成了484份高質量的研究性學習報告﹔獲市級、國家級中學生科技創新類獎項1136項,國際獎項10項﹔學生參加各類藝術比賽獲獎376項,田徑、排球等獲268個市級冠軍,71個國家級、國際獎項﹔學生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競賽,獲市級獎牌594枚,國家級和國際獎牌145枚。

據項目組追蹤調研,畢業學生進入大學后持續發展,近十年有萬余人次獲各類獎項或表彰。

與此同時,在融合育人探索中,重慶八中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先后被確立為“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目前,其融合教育成果已輻射到國內外50余所學校,數十萬學生受益,產生了廣泛的積極的社會影響和國際影響。

“教育變革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融合教育讓我們看到了教育改革的一個全新方向。”周迎春說,重慶八中將進一步“更長鏈”貫通培養,探索小學和初中的跨學段融合育人,開發體現學習目標連續性和進階性的融合教育課程,建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學段貫通的“6+6+n”融合育人原創性改革范式,實現學生可持續培養和發展的系統貫通。(周小平)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