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問題多 監管須跟上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7日 10 版)
明明沒有貨卻標記為預售、下單好幾個月商家還不發貨、預售商品的預付款不予退款……在社交平台上,網購預售是公眾熱烈討論的高頻詞之一。
家住重慶的陳女士來信說:“選擇網購就是為了省時省心,可網購預售卻讓省心事變成了糟心事。”前段時間,陳女士看中了一件預售的連衣裙,等待15天后,因為沒有及時支付尾款,訂單被取消,支付的預付款商家也不退款。“原本買預售商品就是因為低價折扣,可付完預付款后10多天還要再付一次款才算完成交易。難道消費者買東西還要定個鬧鐘,專門提醒結尾款?”陳女士郁悶地說。
對於已經付完尾款的商品,消費者有時也不省心。廣東省深圳市讀者王先生反映,每次購買預售商品,心裡總覺得沒有底,因為不知道什麼時間才能發貨。“只是買一件普通襯衫,商家卻要付款后45天才發貨,而且對此也沒有任何說明。”王先生說,他試圖找商家協商,可得到的永遠隻有“這邊會為您盡快發貨的哦”“請您耐心等待下”這樣機械性的回復。
近年來,網購預售逐漸成為電商青睞的銷售模式,尤其是在網絡購物旺季,在一些平台上甚至很難找到不進行預售的商家。為何網購預售模式廣受商家歡迎?一家電商女裝店鋪經營者說:“預售能讓商家提前了解市場動態,避免盲目備貨,還能提前收回一部分貨款。”還有一些店鋪希望通過預售實現“飢餓營銷”,從而提升自身商品價值,拉高商品利潤。
目前,網購預售模式暴露出來諸多問題,比如設置預售的商品不退換、預付款不退等不公平格式條款﹔事先寫明發貨時間,但時間到了仍不發貨﹔發現預售數據不佳,便編造理由單方面撤單,讓消費者承擔試錯成本﹔商家未明確標注是“預售商品”,消費者下單后才發現﹔等等。對此,有讀者表示,這些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希望有關部門和電商平台能夠出台有針對性的制度舉措,建立健全網購預售模式合理的監管約束機制。
據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介紹,預售通常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消費者提前支付全部貨款,商家在一段時間后發貨﹔另一種是消費者先支付預付款,到約定時間后再支付尾款,先前的預付款轉為貨款的一部分。“兩者的共同點是商家在商品尚未進入市場前就提前銷售,這會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風險。因為商家可能超量預售,到要實際交付的時候再將錢退給用戶,卻不用承擔責任和風險。”薛軍認為,商家有義務向消費者明確具體的預售規則,消費者則要擦亮眼睛,避免掉入圈套。
在越來越流行的網購預售模式下,消費者應如何維護自身權益?段和段(北京)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陳若劍律師表示,商家單方面延期發貨甚至取消發貨的行為屬於違約,而未標明預售相關信息的行為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不支持退換貨”等霸王條款也不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對此電子商務法、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均有明確規定。“消費者應保存好購物憑証、聊天記錄等相關証據,一旦出現問題,可向網絡平台投訴,也可向監管部門投訴,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陳若劍說。
面對網購預售存在的種種風險,消費者應理性看待自身需求,謹慎選擇。如果購買預售商品,除了要明晰預售規則、發貨時間、商品情況外,也要了解商家的資質、規模。此外,監管部門也需引導電商平台承擔監管責任,規范包括預售在內的各種商業模式,促進網絡零售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高溫下的大橋建設者
- 人民網重慶6月26日電 (陳琦)連日來,重慶持續高溫。在郭家沱長江大橋施工現場,大橋的建設者們為了確保工程按序推進,依然頭頂烈日、冒著酷暑堅守一線,為大橋今年10月具備通車條件進行全力沖刺。…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