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住宜居 兩江新區打造高品質生活示范區樣板

近年來,兩江新區瞄准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樣板,注重產城景深度融合,高標准規劃建設“樞紐港”“智慧園”等城市功能新名片,推動魚復、龍興、水土三大新城提檔升級,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打造出高品質生活示范區樣板。
區域基本面:
澎湃發展的城市生命力
近年來,兩江新區大力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招商引智、重大項目、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改革開放、城市品質、基層社會治理七大攻堅提升行動,覆蓋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表現了極強的城市韌性。
目前,兩江新區已經形成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集群,2021年直管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達4354億元。
其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是兩江新區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提升行動的關鍵一環。今年1-8月,兩江新區新能源整車產量近11萬台、同比增長342%。
在重大項目方面,重慶龍興足球場、康寧二期項目、銳石創芯、金星節點工程等兩江新區重點項目正搶抓工期,推進各個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見效。
在悅來中心項目現場,一座43層超高層塔樓與23層高層塔樓的主體建筑已拔地而起。隨著建筑外立面施工進入收尾階段,一個綠色生態、文化藝術的城市綜合體讓人眼前一亮。
目前,兩江新區“渝快辦”政務效能評價居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開展成渝地區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市場綜合信用監管、電子印章等試點,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居住宜居性:
高品質生活示范區樣板
2020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兩江新區將打造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
這些年,兩江新區持續推進產城融合,在城市建設方面跑出了“加速度”。
禮嘉嘉陵江大橋。藍天攝
在交通方面,截至目前,新區已建成道路總長2428.8公裡,基本建成以交通性快速路、主干道為骨架,服務性次支道路為脈絡的多層次立體交通網絡體系,路網末端“微循環”更順暢。
在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區”方面,兩江新區現運營軌道交通線路7條,裡程212.2千米,人均軌道裡程為0.83公裡/萬人,在中心城區居於首位。
一直以來,兩江新區依托“一半山水一半城”生態本底,以“百園之城”建設推動高品質生活示范區目標落地落實,打造“青山入城、碧水竄綠、城在山中、家在林中”的生態新區新格局。
截至目前,已建成公園131個,規劃出了悅來濱江公園、金海灣濱江公園、九曲河濕地公園、園博園、照母山森林公園等一大片各具特色的公園群,綠化覆蓋率45.6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58平方米,是名副其實的“百園之城”。
照母山公園。藍天攝
兩江新區還不斷優化商圈布局,推動商業設施改造升級,持續塑造消費新場景,其消費影響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
禮嘉天街、星匯兩江藝術商業中心、光環購物公園、愛琴海購物公園、紅星美凱龍至尊店、金科中心等購物中心串珠成鏈協同發展,已形成個性化、沉浸式的特色商業聚集帶。寸灘國際新城郵輪母港區、保稅經濟區、時尚消費區正努力建設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承載地,著力培育世界級新商圈。
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兩江新區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宜業、宜居的板塊,極大增強了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樓市數據表現:
約47%市民選擇在兩江安家
兩江新區實施多組團產城融合開發,建成區面積達到323平方公裡,常住人口達到27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90.6%。
宜居宜游的城市品質,讓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置業兩江新區,數據也証明了這一點。
據銘騰機構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中心城區住宅市場成交約1971萬方。其中,兩江新區成交了約933萬方,佔比約47%。
2022年1-9月,重慶中心城區商品房市場成交約483萬方。其中,兩江新區成交了約208萬方,佔比約43%。
數據背后,是購房者對區域未來發展潛力的無限看好。
當下,2022兩江新區秋季線上房交會正在進行中,房交會提供可交易商品房面積超420萬平方米,近6萬余套商品房。涵蓋高層、洋房、大平層、別墅等不同物業類型產品,充分滿足市民的不同購房需求。市民在房交會期間購房,最高還可享實繳契稅80%的消費補貼等多重優惠。
值得一提的是,兩江新區近幾年所供地塊大多容積率都在1.5左右,樓盤基本以低密、改善為主,給有意向改善購房的購房人群提供了更多選擇。(重慶市房地產業協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國內首個"虛擬標准化兒童患者模型"在渝啟用
- 人民網重慶11月26日電 (陳琦、實習生姜曉軒)11月25日,“中國基層醫生兒科常見疾病處理能力提升”全國啟動會在渝舉行。來自會上消息,由重醫附屬兒童醫院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標准化兒童患者模型關鍵技術與應用”,成功創建我國首個標准化患兒模型,幫助更多的基層兒科醫生持續提升診療水平。…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