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重慶攜手合作"一帶一路"建設結出累累碩果
——新加坡重慶攜手合作“一帶一路”建設結出累累碩果

位於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的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一期項目集拼倉庫和集裝箱堆場一片繁忙。(攝於2022年4月27日)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濱海灣花園、樟宜機場、萬態野生動物世界……這些典型的新加坡元素,將在重慶亮相。
10月29日,2022重慶·新加坡體驗周正式開幕。活動期間,新加坡將把“獅城”的眾多特色“搬”到渝中區解放碑,讓市民感受到新加坡的風土民情和魅力。
這是重慶首次舉行“新加坡周”活動,也是重慶近年來與新加坡緊密往來合作的一個縮影。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重慶與新加坡相隔千裡,卻有特殊的聯系。重慶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新加坡是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重要一站。
隨著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下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將重慶定為運營中心,重慶與新加坡的合作進一步拓展空間,結出了累累碩果。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成功案例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后,新加坡勝安航空幾乎停了中國各大城市的航班,僅保留了重慶。這是為何?答案是為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穩定持續推進。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是中新兩國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已成為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推動重慶與新加坡交流合作的重要開放平台。項目聚焦金融、航空、物流、信息四大領域,成效顯著。
以信息領域為例,2019年,重慶與新加坡啟用了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也是我國首條針對單一國家的“點對點”國際數據專用通道。
該通道從重慶經廣州、香港到新加坡,批准建設總帶寬260Gbps,時延約70-80毫秒,比互聯網降低75%﹔丟包率不高於0.5%,比互聯網降低80%。這條通道的建立,也直接推動重慶大數據智能化的發展。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實施近七年來,交出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績單。截至今年10月,項目累計落地政府和商業合作項目218個、總金額252.6億美元,金融服務項目235個、金額290.4億美元。
市中新項目管理局局長曾菁華介紹,隨著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深入推進,重慶和新加坡經貿合作日益密切、人文紐帶不斷加強,初步形成由重慶和新加坡“點對點”合作,擴展到中國西部與東盟國家“面對面”合作的新格局,“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也被譽為‘一帶一路’合作與高質量發展的成功案例。”
西部陸海新通道
縮短空間距離,合作不斷升溫
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是重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事實上,這條通道,也是重慶與新加坡合作成果的延伸。
時間回到2016年3月18日。新加坡港務集團、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三家單位的代表坐在一起,謀劃開辟一條新通道。
初步設想是,通過重慶鐵路港—廣西北部灣港—新加坡港實施三港聯動,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助力內陸口岸與全球連接,也讓中西部與東盟聯動發展。
2017年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合協調理事會上,這一想法得到中新雙方支持。也是在這次會上,通過北部灣—新加坡—重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結合的陸海貿易路線——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路線由此劃定。
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促成新通道的開通,新加坡、重慶、廣西三地做了大量工作,2017年三方多次合作開行測試班列,最終促成通道雙向運行。2019年,國家發改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標志該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
重慶依山,新加坡靠海,西部陸海新通道讓兩地沖破山與海的阻隔,加速交往步伐。
據統計,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以來,截至今年10月,通道往來於新加坡的標箱達8901標箱,貨值13.52億元﹔今年1-9月,班列於新加坡往來發運1947標箱,運輸貨值4.04億元。
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和新加坡的合作不斷升溫。
今年6月,重慶依據《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陸海新通道合作規劃》謀劃50個重點項目,並先期啟動實施了30個。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其中就中新鐵海聯運“一單制”數字提單試點項目,重慶正與新加坡資訊媒體發展局開展合作對接,目前已完成一階段測試工作。
重要外資來源國
新加坡在重慶加大投資
10月28日,中新美陸眼科醫院在兩江新區正式投用。該醫院分為青少年近視防控科普中心、國際眼視光技術培訓中心、國際遠程會診中心、國際醫療手術中心、視力矯正研究中心五大中心,可開展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服務。
重慶市眼科學學術技術帶頭人、中華眼科學會全國委員葉劍認為,中新兩國對近視防控技術研究和診療服務都有很大的需求,該醫院投用后,將推動中國與新加坡在眼科和視光領域的合作。
這不是重慶與新加坡首次在醫療領域開展的合作。
2018年,萊佛士醫院在兩江新區揭牌,成為新加坡萊佛士醫療集團在中國的第一個國際綜合性醫院項目,也是重慶首家全外資綜合性國際醫院﹔今年7月,重慶中新腫瘤醫院在永川開診,這也是重慶首家中外合資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看好重慶,投資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新加坡已成為重慶重要的外資來源國。截至去年12月,新加坡在重慶累計設立項目354個,累計合同外資764277萬美元,佔東盟國家92.46%,佔RCEP國家68.57%﹔累計實際利用新加坡外資1388930萬美元,佔東盟國家97.75%,佔RCEP國家66.70%。
“去年,新加坡更是成為重慶最大的外資來源國。”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重慶和新加坡合作的“紐帶”,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也在不斷擴大合作領域。項目在原有四大重點領域的基礎上,正在拓展實施商務、農業、人才培訓、文旅四大合作計劃,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新加坡在重慶的投資力度。
比如在農業方面,新加坡幫助重慶農產品開拓市場,讓忠縣臍橙、巫山脆李、萬盛金針菇等農產品出口到新加坡,進入商超或農貿市場。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框架下,重慶數十家農產品企業參展新加坡亞洲食品飲料展,並簽約1億元的銷售訂單。
旅游則是新加坡方面希望未來拓展的重點領域。中新(重慶)文化旅游產業聯盟將在2022重慶·新加坡體驗周期間正式成立,以推動重慶乃至中國西部地區和新加坡之間的文化旅游合作。
“我們期待雙方旅游從業者,能夠更加緊密地交流,也盼望大家可以到訪新加坡,共享獅城魅力!”新加坡貿工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辦公室司長陳如海說。(本報首席記者 楊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張智奎:永川以科技創新為引領 加快打造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到縱深推進的重要之年。在2024重慶兩會到來之際,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發布推出“新時代 新征程 新重慶——2024重慶兩會會客廳”系列訪談,邀請市內各部門、區縣、企事業單位黨政一把手,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重慶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圍繞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保障、營商環境等話題,談發展思路、戰略、措施和目標。…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