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中小學

重慶市巴蜀中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李瀟珂:以教育數字化賦能“大思政課”建設

2023年02月01日15:28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重慶教育系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展現重慶教育系統在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人民網重慶頻道聯合重慶部分區縣教育主管部門推出《“立德樹人守初心 培根鑄魂育新人”重慶基礎教育百名校長署名文章》大型主題宣傳。

人民網重慶2月1日電 “以教育數字化豐富‘大思政課’育人內容、以教育數字化創新‘大思政課’育人方式、以教育數字化推進‘大思政課’協同育人......”

近日,重慶市巴蜀中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李瀟珂在署名文章《以教育數字化賦能“大思政課”建設》中談到,重慶巴蜀中學以巴蜀雲校作為推進教育數字化的重要載體,在實踐探索中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化等數字技術創造性地融入“大思政課”建設,助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際效果。(胡虹、代崢、林果)

以下為署名文章全文:

以教育數字化賦能“大思政課”建設

李瀟珂

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強化需求牽引,深化融合、創新賦能、應用驅動,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重慶巴蜀中學以巴蜀雲校作為推進教育數字化的重要載體,在實踐探索中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化等數字技術創造性地融入“大思政課”建設,助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際效果。

昌樂院士為巴蜀師生作題為“勇於創新創造,擔當時代重任”的講座。重慶市巴蜀中學校供圖

昌樂院士為巴蜀師生作題為“勇於創新創造,擔當時代重任”的講座。重慶市巴蜀中學校供圖

以教育數字化豐富“大思政課”育人內容

巴蜀中學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積極發揮“線上”與“線下”、“有形載體”與“無形浸潤”雙管齊下的優勢,對“大思政課”教學資源進行深度整合,搭建起了全方位、高質量的 “大思政課”教育資源平台。

一是建設“大思政課”課程群。巴蜀中學借助互聯網思維和新媒體技術,豐富和創新了“四史”教育、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人文素質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模塊的內容和方式,逐漸形成了有特色的“大思政”課程群。二是豐富“大思政課”課程的教學內容。思政課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重視情感體驗的豐富與價值觀的塑造,以靈活的方式做到將深奧的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深入透徹。巴蜀中學借助數字化技術,以雲校為紐帶將各學校“大思政課”教學的優秀案例、優質素材、示范課程等進行整理和儲備,作為“大思政課”課程的重要教學資源,力求使“大思政課”課堂平台真正大起來、視野真正寬起來、內容真正活起來。三是調動各學科課程的“大思政課”因子。思政教育要廣泛融入到各學科的常規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科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利用完備的線上同步教研平台,開展學科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探索形成了“全科思政”“全員德育”的“大思政課”線上教學范式,進一步拓展了思政課堂教學空間。

學校開展第四屆課程博覽會,實現“大思政課”育人功能。重慶市巴蜀中學校供圖

學校開展第四屆課程博覽會,實現“大思政課”育人功能。重慶市巴蜀中學校供圖

以教育數字化創新“大思政課”育人方式

巴蜀中學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積極借鑒優質的互聯網作品,實現了“大思政課”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優化與重塑。

李瀟珂校長開展線上互動,探討創新“大思政課”育人途徑。重慶市巴蜀中學校供圖

李瀟珂校長開展線上互動,探討創新“大思政課”育人途徑。重慶市巴蜀中學校供圖

一是促進教學方法的數字化轉型。運用翻轉課堂、課前“微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形式,促進課堂場所、課程設計、師生互動形態等方面的數字化,將“大思政課”課程進行創新化表達、場景化敘述、媒體化推廣,並且形成了可感、可視、可聽、可交互的個性化思政教育新態勢。二是促進學習方式的數字化轉型。打造個性化“大思政課”沉浸體驗交互學習中心,充分利用VR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語音識別、人機互動等現代技術,借助線上平台和移動端APP加以應用與推廣,做到形式新穎、內容精彩、亮點突出,充分調動起近端、遠端學生的課堂互動參與度和學習興趣,形成一股“追課”風潮。三是促進實踐課程的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在重慶歷史教育系列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紅岩精神系列虛擬仿真教學項目等“大思政課”課程項目實踐過程中,廣大教師帶領學生沉浸式進入歷史場景,開展與歷史人物跨時空對話活動,真正提升了“大思政課”課程活力和對學生的吸引力,達到了打開心扉、溝通心靈、啟迪心智的效果。四是課程共享的數字化轉型。以巴蜀雲校為紐帶,開創聯動八省一市百余所學校的沉浸化、可共情的全新教育模式,將高水平高質量思政課覆蓋至部分缺少專業師資、“開不齊、開不好”思政課的學校和地區,整體推進各區域思政教育數字化轉型,也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做出了有效嘗試和積極貢獻。

巴蜀雲校搭建優質教育平台,點亮全球學子夢想。重慶市巴蜀中學校供圖

以教育數字化推進“大思政課”協同育人

巴蜀中學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將家庭“大思政課”教育、學校“大思政課”教育、社會“大思政課”教育三者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數字化賦能逐步形成了全過程、系統化的“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新機制,真正做好了激活全社會“大課堂”、匯聚全社會育人“大能量”。

重慶市巴蜀中學教師給學生上思政課。重慶市巴蜀中學校供圖

重慶市巴蜀中學教師給學生上思政課。重慶市巴蜀中學校供圖

一是調動全社會資源。整合多方優質資源線上化布局,邀請知名歷史學家、非遺傳承人、運動員、高校教授等社會人士,結合自身特長與經歷,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大思政課”課程教學,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更有效地實現了互動交流。同時,借助巴蜀中學“51好課網”、“雲校APP”等平台進行傳播與學習,通過海量數據智能分析,更加精准地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大思政課”學習資源,兼顧共性的同時注重個性。二是匯聚全社會力量。運用數字化技術,調動和激發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挖掘和培養了一大批“大思政課”家庭教師,促進了“大思政課”的平台和體系建設,由此形成了思政教師與科任老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組成的“三主體”團隊,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研發課程,同向協行,真正實現了“大思政課”課程的“實時教學”和“處處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