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以協同合作激發科創潛力(現場評論·一起來想一起來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王欣悅
2023年02月08日12: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加強科創能力建設,關鍵要凝聚科研力量

  飛行汽車,深空探測雷達,海上風力發電機……前不久,記者走進重慶兩江新區協同創新區蹲點採訪,一件件前沿產品科技范兒十足,令人眼前一亮。經過3年多建設,這片30平方公裡的園區,已聚集50家新型科創研究機構、25個院士團隊、2900余名科研人員,昔日的郊區荒地已蛻變成科創高地。

  為何要建設協同創新區?預計會建成什麼樣子?記者從明月渡碼頭乘船出發時,看到沿湖而建的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等機構,心中逐漸有了更清晰的答案。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地處西部地區,我們長期面臨科研院所不足、高端科研人才短缺等問題。”正因此,補齊科創短板、激發科創活力、提高轉化能力,成了建設協同創新區的重中之重。有人興奮地說:“如今沿著湖邊跑步,遇到科學家已不稀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加強科創能力建設,關鍵要凝聚科研力量。正是基於這種考慮,重慶在兩江新區探索建設協同創新區,通過校地協同方式,與北理工、哈工大、西安交大、吉林大學等高校開展深入合作,推動科研機構落地、科創項目落地、科研人才落地,努力打造一個各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

  推動創新資源實現“西南飛”,需要更大的政策支持和更優的服務意識。王垚是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的一名干部,當得知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建設試驗場需要解決林地使用等問題時,他和同事主動上門服務,經多方協調,項目用地申請合法合規完成。事實上,想吸引優質資源,解難題、辦實事、優服務的意識與行動一定要到位,而且要形成常態化機制。這是優化政務環境的需要,也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需要。實踐表明,政策環境搞得好,科研團隊願意來、留得住,才能推動科研項目順利展開、結出創新果實。

  飛行汽車就是校地協同的科研成果之一。採訪時,研發團隊負責人如此暢想未來場景:“實現特大型城市的點對點通勤,應急救援物資投送、人員救助,郊區飛行體驗、觀光探索……”之所以敢這麼想,一個重要方面在於重慶智能網聯車路協同路側系統快速發展,智慧交通體系不斷完善,為相關科研提供了試驗與應用的空間。前不久,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與協同創新區決定共建未來立體交通路空協同示范區,讓飛行汽車應用不斷走向現實。地方有良好的產業基礎,高校有豐富的科研資源,協同合作產生的疊加效應,有助於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為高端產業發展匯聚新動能。

  科研成果是“科創+產業”的直接體現,背后是“科創+人才”的支撐。在人才隊伍中,各創新中心的科研團隊是尤為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不僅是科創的主力,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力量。以重慶大學新工科教育科創平台為例,重慶大學負責培養人才,兩江新區依托轄區內技術、設備、資金等資源提供服務。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學生有人均3萬元的科創項目經費,條件良好。”更重要的是,協同創新區有不少聚焦前沿技術、前沿領域的科創平台,為人才培養進一步明確了方向。立足科創一線探索改進培養方式,能夠加速人才成長,為科創事業厚植人才基礎。

  明月山翠峰如簇,明月湖碧波蕩漾。協同創新區建在湖光山色之中,映襯著“山清水秀、綠色智能、開放共享、活力多元”的理念。科技與人文交融、創新與實踐互促,協同創新區的創新土壤正一天天厚實起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也獲得了更加有力的支撐。

  (作者為本報重慶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08日 05 版)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