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聯合川企成功打造鍋爐行業缺陷智能評定系統

日前,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智能焊接實驗室為東方鍋爐量身定制的鍋爐小徑管焊口自動評圖系統順利通過驗收測評,並正式投入運行。
該系統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實現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鍋爐小徑管無損檢測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應用,以及無損檢測技術快速發展,給數字射線檢測圖像實現自動評定帶來了可能。在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的有力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智能焊接實驗室攜手東方電氣研究院、東方鍋爐組建聯合技術攻堅團隊,牽頭開展小徑管焊口自動評圖系統研發,旨在將人工智能技術、信息化管理技術與無損檢測數字化實現完美結合,進一步提升質檢效率和智能化程度。
實驗室負責人介紹,為東方鍋爐開發的是一款基於深度學習開發焊縫射線圖像自動識別系統,它集成了圖像採集、標注、自動評圖、按標准質量評價、報告輸出等諸多功能,實現了從輸入到按NB/T 47013、ASME等質量標准評級的全流程無損檢測評價。同時與數字化系統交互,形成了質量統計分析、追溯、缺陷原因排查的全流程質量閉環管理能力,實現了工業軟件國產化,簡化了人工評片工作,提高了質量管控能力及產品品質,能有效增強缺陷誘因排查能力。
負責人透露,數據模擬顯示,鍋爐小徑管缺陷智能評定系統正式運行及推廣后,從人員作業、軟件國產化、對外服務等方面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達每年數百萬元,通過有效提高質量管控能力,避免重大質量事故,由此產生的間接經濟效益可達每年數千萬元。
據了解,鍋爐小徑管缺陷智能評定系統通過對各類離散數據進行收集整合,能夠有效提高企業數字化發展、智能化轉型的能力,以解決行業長期面臨的評片量大、存儲困難、人為主觀因素高等難題,給工業無損檢測加上一雙“智慧的眼睛”。
該系統上線,使我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無損檢測缺陷智能識別與評價技術實現了零的突破,小徑管場景定制化開發智能識別算法實現了缺陷識別的高靈敏度,及針對性算法優化確保充足泛化能力並導入無損檢測經驗實現了高度實用。
聯合攻堅團隊負責人表示,新系統“破繭而出”,實現了小徑管對接焊口數字射線圖像自動評定和焊縫質量信息自動追溯,將檢測數據自動記錄、實時傳輸和檢測結果智能判定、即時反饋變成現實,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東方鍋爐的一次成功實踐。新系統以推進產品質量全流程管控為著力點,持續優化焊縫缺陷檢出能力和准確性,生產質效顯著提升,有效節約了人力、物力資源,助力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下一步,將把該系統進一步拓展應用於供方質量的遠程監督,提升供方質量管控能力。(張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