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中小學

重慶兩江新區雲錦小學校書記、校長李潔:雲為梯 智為徑 致廣大而盡精微

2023年03月09日19:36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重慶教育系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展現重慶教育系統在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人民網重慶頻道聯合重慶部分區縣教育主管部門推出《“立德樹人守初心 培根鑄魂育新人”重慶基礎教育百名校長署名文章》大型主題宣傳。

人民網重慶3月9日電 “新時代老百姓對教育的期盼,已從‘有沒有’到‘好不學’,因材施教、個性生長是未來教育的美好願景,如何落地實施?需要融合技術智慧與人的智慧,共同支持教師的專業成長,學生的個性生長。”

近日,重慶兩江新區雲錦小學校書記、校長李潔在署名文章《雲為梯 智為徑 致廣大而盡精微》中談到,做為一所新學校,雲錦願意以更加奮進的姿態,以“立德樹人守初心、培根鑄魂育新人”為宗旨,不斷鳴響扎根傳統又面向未來的動人和弦,讓國家、民族的未來,因為兒童的全面發展又個性生長而更加錦繡輝煌。(胡虹、代崢、林果)

以下為文章全文:

雲為梯 智為徑 致廣大而盡精微

李潔

雲錦小學是2021年9月新區新開辦的一所公辦小學。一張白紙上起筆,學校以1個全國示范獎、4個市級一等獎、3個區級一等獎,2項市級課題,36次學術交流等成績,努力把老百姓對新學校的期待轉化為贊譽。

學校是傳承歷史文化的地方,也是帶著一代代新人,走向未來文明的必經之地。從創建之初到開辦一年,雲錦始終把“扎根傳統又生長未來”作為錨定的方向,以智慧教育和教育智慧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全面發展又個性生長的時代新人。

扎根優秀的中華文化 正心立德

在雲錦,有兩座師生自建的博物館,一座是蠶絲博物館,一座是漢字博物館。

蠶絲博物館裡有春蠶吐絲自然筆記,有繅絲織染勞作體驗,有絲絲入扣的工藝品展示,有千年絲路復盤,有一帶一路展望……漢字博物館裡有漢字的字源探尋,有傳統節日的文化溯源……置身這樣的博物館,學生可以穿越時空,感受絲綢文明體現的“天下大同”的思想文化,感受漢字的演變史帶來的中華文化的發展史。兩個場館旨在將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厚植在兒童成長的生命力中,成為他們走向未來,走向世界最大的底氣。

課程裡的文化傳承。一是漢字探微,叩開中華文化的大門。漢字探微課程是雲錦的特色課程。是以“一個中心、雙線組塊、系統探微”建構學生的認知,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一個中心是指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雙線組塊是指漢字文化與傳統節日文化融合,系統探微是指在探微節日起源、美食、活動中探微漢字字源、部首、部件。“天、地、人……”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就有一個道理,“清明祭祖、七夕乞巧、中秋團圓”一個節日就有一種傳統美德一份家國情懷。在雲錦,漢字帶領兒童叩開中華文化的大門,兒童價值觀、世界觀也受漢字滲透的中國哲學思想所影響。

二是蠶絲勞作,體悟中華民族的智慧。中國是最早育蠶繅絲的國家,絲綢之路代表著中華悠久的燦爛文化。雲錦,是世界非遺,中國四大織錦之冠。雲錦小學蠶絲課程,分為小、中、大三個勞動課堂,小課堂為蠶絲工藝課程,包括養蠶、抽絲、紡織、草木染等的基本勞動技能的體驗,中課堂以“創建兒童蠶絲博物館”為主題的跨學科課程、大課堂為西南大學蠶學院研學及重走“絲綢之路”的暑假研學課程,孩子們在三個課堂中體悟勞動的價值及絲綢之路璀璨的文明。

三是榜樣力量,傳承革命先烈的信仰。榜樣力量,是以紅岩精神作為大思政課程的生動教材。該課程整合家庭資源,由黨員家長、黨員教師與學生通過走、講、演的三種形式,把歷史轉化為課程、把史料轉化為教材、把現場轉化為課堂,以此傳承紅色文化,激發“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的責任和擔當。

面向未來的智慧教育 精微致廣

因材施教、個性生長是未來教育的美好願景,如何落地實施?需要融合技術智慧與人的智慧,共同支持教師的專業成長,學生的個性生長。

校園生活的內涵式設計。一是作息表裡的兒童立場。在雲錦的作息表裡,我們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從校園延伸家庭,從學習日延伸到周末。縱向上看,校園裡有晨誦、午休、暮醒3個短課堂,有作業輔導、社團活動2個長課堂,家庭裡有親子閱讀、體育鍛煉、睡覺時間安排﹔橫向上看,有每周末的親子戶外時光,每月末的跨學科主題活動,每期末的融學科項目式學習。小小的作息表,家校社攜手滿足成長的需求。

二是課程裡的教育智慧。雲錦小學堅持以優質的課程辦優質的教育。在辦學理念的基礎上,構建了“精微”課程體系。該體系由學科課程、跨學科課程、融學科課程三大類組成。

學科課程是基於國家教材,構建學科本位的知識體系的課程,並結合實際二次開發,比如,語文課程,開發單元整體教學的一課一圖一得的智慧工具包,力求在開足開齊的基礎上上好上精。

跨學科課程實行“1空間+n學科”模式,1空間,是充分利用空間條件開展沉浸式學習,實現場館課程化、課程場館化﹔n學科是打破分科界限,但還是有明顯的學科本位的特征開設的課程。如,圖書館課程是閱讀+藝術的跨學科,體育館課程是思政+體育的跨學科,公園課程是新工科+藝術的跨學科,劇場課程是閱讀+戲劇的跨學科、AI人工智能館課程是數學思維+信息技術的跨學科。

融學科課程是基於真實的問題開設的課程,他沒有明顯的學科特征,是綜合運用知識進行現實生活的觀察和問題解決。主要有節日課程、習慣課程、研學課程等stem項目式活動。

在雲錦,三類課程相互關聯又層層遞進,既關注學科的獨立價值,也關照學生成長對跨學科、融學科的豐富性、生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真實需要。

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力支持。一是數字庫的共建共享。在雲錦,我們借助新區創建國家級智慧教育示范區的優勢,打造集課程資源、精品課例、教學研討、作業開發等一體化的數據庫,實現課程資源的共建與共享,做到學生的減負、課堂的增值。    

二是雲平台的機會創設。在雲錦,借助新區智慧教育平台與四川天府新區麓湖小學等友好學校開展網上教研、與北師大、西南大學等高校開展的網上研討成為常態,老師們打破空間邊界,為更多的學習展示提供機會和平台。

學生個性潛能的內在喚醒。一是智慧雲評價的育人導向。雲錦堅持評價以育人為本、智能為特征、服務為取向的價值追求,架構了基於“雲”技術的“1-3-3-5”評價體系,“1”指以學生核心素養為中心,“3”指3大課程群,“3”指“獎勵雲幣——兌換萌娃——評為“錦雲少年””的3級進階式評價,“5”指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該體系以記錄學生學習全程和成長足跡為目的,通過手機APP終端與PC平台的深度鏈接,以學生主動記錄、教師過程評價、家長積極補充為主要途徑,將評價的功能從診斷“你是怎樣的人”走向引領學生“成為怎樣的人”,實現了從學校頂層的育人目標-中維的課程體系-下位的課堂教學一體化和一致性,有利於對教育的各個環節進行價值診斷及價值創生。

二是九大體驗中認識自我、構建自我。在雲錦,我們提倡在體驗中激發好奇、追求進步、實現共融。為此,我們在課程中提供九大體驗支架,即一問到底、一探究竟、允許犯錯、自主選擇、啟動興趣、延展認知、審美熏陶、生活在場、親近自然、挑戰世界,努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又個性生長提供真實的體驗,經驗的改造。

做為一所新學校,雲錦願意以更加奮進的姿態,以“立德樹人守初心、培根鑄魂育新人”為宗旨,不斷鳴響扎根傳統又面向未來的動人和弦,讓國家、民族的未來,因為兒童的全面發展又個性生長而更加錦繡輝煌。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