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散貨生產管控一體化系統:提升港口生產管理水平
據武漢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消息,該研究院物流企業信息化與物聯網技術研發團隊開發的“件散貨生產管控一體化系統”,先后在重慶果園港、珞璜港、江津港、萬州港得以落地應用,有效提升了港口生產管理水平,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以果園港應用為例,該系統正式啟用至今使用正常,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提高作業生產率30%以上,港口增收500萬元/年以上,為長江沿線內河港口的智慧化建設成功打造了一個“樣板”。
其中,“無人閘口系統”項目,建有5個閘口、16條通道,全部實現無人值守,散雜貨車輛識別通行率99%以上,集裝箱車輛通行率97%以上,集裝箱箱號識別率98%以上,實現了散貨車輛在港作業指令自動生成、自動結束,節約人工成本約280萬元/年﹔採用無人閘口過閘自動發卡、收卡,過閘口效率提升95%以上,極大地提高了港區汽車提貨、卸貨效率。
“無人值守地磅系統”項目,建有6台無人值守地磅,通過自動生成的地磅數據將商務、倉儲、運輸等單位和部門的業務有機地聯系成一個整體,實現了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項目實施后,車輛單車過磅時間不超過30秒,節約人工成本約300萬元/年,且規范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理貨數據的精准性。
目前針對該系統已經申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5項,發表論文20余篇,下一步將針對長江沿線的內河港口加大推廣力度。
“件散貨生產管控一體化系統”在開發中實現了“六大創新”,如港口管控一體化、生產業務系統數字化集成、鐵水聯運業務數據無縫對接、手持式作業數據錄入、計量數據自動獲取、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技術等。以鐵水聯運業務數據無縫對接為例,該系統在國內首次通過Web服務方式與成都鐵路局運輸系統對接,打通了鐵路與水路間的“最后一公裡”,真正做到了鐵路運輸與水路運輸的無縫銜接。
此外,該系統借助“互聯網+”,對作業過程中的運輸工具、作業設備、貨物等信息進行採集、處理和監管,並與生產業務管理過程集成,實現了港口管控一體化。
據了解,去年以來,武漢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部署搭建了新材料與成型加工、智能感知與控制、大數據及人工智能三大科研創新平台。其中,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創新平台聚焦“人工智能基礎數據服務”“三維全景先進構建技術”“智能制造產銷存運營大數據”“物流企業信息化與物聯網技術”等四大研究方向進行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張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