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江縣人民醫院:急救一體化 全力守護群眾生命健康

急、快、准是急診醫學科的特點,作為醫院搶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陣地,搶救時刻隨時可能在這裡上演。
墊江縣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成立於1987年,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科室醫療服務技術水平穩步向上:2004年,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急救醫療體系”(EMSS)﹔2016年獲重慶市急診醫學重點專科﹔2022年成為國家急診住培基地。未來,急診醫學科還將積極建設重慶市區域重點學科。
開展日常教學活動。墊江縣人民醫院供圖
“一體化”急救模式提升急診醫療能力
在墊江縣人民醫院,新的內科大樓已經投入使用。未來4-5年,新的門急診綜合大樓也將開始運行,屆時急診醫學科將迎來新變化,布局更合理、分區更明確、急診亞專業更加精細化。
醫院副院長、急診專家蔡國強表示,醫院將重點打造三個“一體化”急救模式:院前院內一體化、急診創傷一體化、航空救援一體化。
院前院內一體化。建立無縫銜接的醫療救治綠色通道和救治機制以及日常急救與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援相結合的急救網絡體系。
急診創傷一體化。如今,依托急診醫學科,“胸痛、卒中、創傷”三大中心365天,24小時接診各類急危重症患者。未來,科室將聯合“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以及中毒救治中心,實現“無縫銜接”。
航空救援一體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航空救援將得到普及,屆時急危重症的患者將通過空中轉運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墊江縣距離重慶一百多公裡,車程約兩小時,具有比較優勢的地理位置,飛機來回是最快的。”蔡國強介紹。
為了提升急救醫療能力,醫院還大力推動人才培養,急診醫學科醫護人員均要進行專科培訓,對鄉鎮急救人員也要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此外還開展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新項目、新技術。
如今,墊江縣人民醫院逐步健全了急救服務體系,讓救治流程再優化,救治時間再縮短,救治效率再提高,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區域龍頭醫療單位的引領示范作用顯著。
搶救急危重症患者。墊江縣人民醫院供圖
強化醫療服務水平打造渝東中毒救治中心
去年5月,72歲的李大爺因農藥中毒昏迷,家人誤用民間偏方將綠豆水大量灌入昏迷中的李大爺口中造成李大爺窒息,眼見事態嚴重,家人立即撥打120將他送往墊江縣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
接到患者后,醫院立即啟動應急搶救程序,開通搶救綠色通道,在患者送達醫院后迅速做出病情評估。經初步診斷,患者除有機磷農藥重度中毒外,還有吸入性肺炎以及高乳酸血症,而且有大量的綠豆被灌入患者的氣管及支氣管。
為取出患者肺部異物,蔡國強指導醫生開展纖維支氣管鏡下異物取出術,最終在多學科團隊的努力下,患者生命被挽回,住院治療半月后治愈出院。
中毒后究竟可以採取哪些正確的急救措施?墊江縣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陳麒麟介紹,盡快清除毒物,維護生命體征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對於通過皮膚中毒者應立即去除被污染的衣服,並在現場用大量清水反復沖洗。對於意識清醒的口服毒物中毒者,應立即在現場實施催吐洗胃,並同時撥打急救電話。
陳麒麟介紹,為了減少各類中毒,醫院通過走進基層,走進企業等多種方式進行健康宣教講解中毒科普知識。2017年以后,醫院接診的意外中毒患者明顯減少,年接診中毒患者約一百余例。
據悉,為了救治中毒患者,墊江縣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於1995年開始研究中毒救治工作,由於沒有呼吸機等輔助設備以及缺乏血液灌流等技術,醫務人員僅採取藥物治療,救治效果十分不理想,為了解決難題,醫院在2003年採取了新措施:陸續派出醫護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中毒相關醫療知識、第一台德爾格呼吸機在急診醫學科投入使用。
醫院高度重視學科發展,通過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從這一年開始,墊江縣人民醫院對農藥中毒、毒蛇咬傷、蜂蜇傷、毒蕈中毒等多種中毒病人的搶救成功率大幅提升,如今醫院的中毒救治能力在渝東地區處於領先地位。(劉林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