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

產教融合 數字賦能 構建校本特色育人新范式

2023年04月19日13:44 |
小字號

近日,由重慶電訊職業學院牽頭組建的“重慶現代通信產業職教聯盟”成功通過重慶市教委備案。該校校長栗玉俠表示:“學校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改革,主動整合‘政、校、行、企’等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據了解,作為教育部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中韓合作辦學項目院校、中德先進職業教育合作項目首批試點院,重慶電訊職業學院14年來始終堅持以“黨魂立校、產教特校、科技興校、人才強校”為發展主線,以“普職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理念開展實踐,主動融入數字化轉型,有力探索出一條具有校本特色的育人之路。

校企攜手從合作到深度融合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也是職業教育突出的辦學優勢。早在2016年,重慶電訊職業學院大數據與數字媒體學院便與達內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內)進行了專業實習、教師交流、課程建設等方面的合作。2018年,學校與達內簽署了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把合作進行了規范和完善,雙方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截至目前,該校大數據與數字媒體學院向達內輸送了10位大數據、人工智能專業的教師,向達內或通過達內向企業輸送學生300余人,達內也先后派企業行家到學校兼職上課共3萬多學時,並共建達內特色班4個,實現了學校“學生至上,就業第一”的辦學理念。

栗玉俠表示:“我們看好和達內的合作,未來將著眼於專業共建和人才培養,致力於一流專業建設、課賽崗証融合、優質就業成果體現等多維度發展,同時做好校內+校外特色場地的多元化利用,做好達內線上線下的優勢資源融入。”

下一步,重慶電訊職業學院還將聯合地方政府、區域內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共建重慶電訊職業學院江津學院,探索校政企合作共贏的新路徑。

值一提的是,近年來,重慶電訊職業學院以“普職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理念開展實踐,基於崗位構建產教融合的崗位培養新模式,基於課程構建科教融匯的課程改革新路徑,基於証書構建普職融通的証書培訓新機制,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育訓新范式。

通過產教融崗人才培養模式,該校對口就業率由2021屆64.6%提升至2022屆的72.3%。科教融課實踐運行以來,孵化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00余個,培育“1+X”証書學習成果認証專家3名,教師獲評高級技師7人,校企合作開發新型教材30余部,並在校內外廣泛應用。得益於普職融証培訓新機制,學校培育專本貫通學生180人,畢業生雙証書獲取率長期保持在90%以上,參加專升本考試的學生每年500余人。

擁抱數字化轉型浪潮

“數字化轉型是世界范圍內教育轉型的重要載體和方向,為我們創新路徑、重塑形態、推動發展、彎道超車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栗玉俠介紹,重慶電訊職業學院在利用數字資源開展專業建設方面擁有良好的基礎,學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是二級專業認証試點,屬重慶市民辦高職院校唯一項目,今年3月接受了重慶市教育評估院的檢查評估工作,並取得專家組的較高評價。

栗玉俠表示,未來學校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主動適應和融入數字化教育變革:

一是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混合式教學,探索運用虛擬仿真、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和資源創設教學場景,解決實習實訓難題。利用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項目,助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是利用數字化教育助力就業創業,讓人才供給和市場需求更加有效對接。將充分利用設於江津區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加強供需溝通交流對接,加快就業崗位資源共享,特別是為貧困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身體殘疾的畢業生精准推送崗位信息。

三是利用豐富的線上數字資源,面向人人教育。充分利用數字教育資源,促進社會個體個性化學、差異化教、科學化評等各方面發揮獨特優勢,通過信息跟蹤挖掘、數字回溯分析、科學監測評價等,描繪學員成長軌跡,為每個使用重慶電訊職業學院線上數字資源的學員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助力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

此外,重慶電訊職業學院將加快建成達內互聯網現代產業學院,面向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軟件技術等IT專業聯合共建達內-紅帽開源IT中心,面向數字媒體技術、融媒體技術與運營等專業聯合共建達內-Adobe數字藝術中心、AMO全媒體運營師人才認証中心。(晏紅霞)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