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園區政策宣講 稅惠助力專精特新乘風破浪

在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稅法進園區——專精特新”專場宣講活動現場。蔣宜非攝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活力足,專業化程度高,市場競爭力強,是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近日,重慶市南岸區稅務局、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重慶市稅務局第五稽查局,聯合組織人員走進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舉辦“稅惠推廣人來了”宣講活動,為近100名專精特新企業財務負責人講解稅費政策、數字經濟發展等內容,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圍繞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稅費優惠政策,重慶經開區稅務局稅政一科的冉春梅詳細解讀了高新技術企業購進設備器具加計扣除、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內容。
“公司在2022年第三季度形成了一項無形資產,該資產在2023年如何適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現場,有企業財務人員問。
冉春梅解釋,按政策規定,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貴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形成的無形資產,在2023年可按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
“今年,國家將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提至100%的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重慶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財務部長趙曉麗表示,創新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每一項技術的突破,都需要資金支持。近年來,公司投入研發近1.4億元,研發人員200余人。2020年—2022年,公司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9420萬元。
“如果企業被列為重大稅收違法失信主體,按照納稅信用管理規定,納稅信用級別將被判為D級,適用相應的D級納稅人管理措施。同時,稅務機關將失信信息推送至參與聯合懲戒部門和信用中國網站公示,在土地供應、檢驗檢疫監督管理、政府採購、銀行授信、政策性資金投放等方面都將被有關部門參考使用。”活動中,重慶市稅務局第五稽查局檢查三科王碩結合典型案例,對《重大稅收違法失信主體信息公布管理辦法》、納稅信用修復相關政策進行了詳細介紹,增強企業誠信納稅意識。
活動現場,重慶市稅務局第五稽查局工作人員講解重大稅收違法失信主體及信用修復相關內容。蔣宜非攝
此外,活動還邀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長戴超,帶來主題為“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分享,進一步探討創新轉型路徑,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力。“數字經濟是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必然趨勢。”戴超表示,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相繼出台,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持續加大,為中小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
重慶南方迪馬專用車股份有限公司從事多類專用車的研制、生產和銷售,擁有36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在2022年申報成為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該公司財務部長楊春燕表示:“不僅稅務人員為我們講政策,還有專家提供發展建議,幫助我們走穩走好創新之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長戴超作數字經濟主題分享。蔣宜非攝
近年來,重慶以創新驅動為突破口,把專精特新作為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方向,全力促進中小企業能級提升,2022年,僅南岸區和經開區就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0家,居全市第六﹔新增國家“小巨人”12家,居全市第二。
三家稅務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工作聯系,繼續做好聯動宣傳,探索建立稅收聯合分析機制和涉稅訴求聯動響應機制,充分發揮以稅咨政作用,持續優化服務措施,用專業、精細、特色、新穎的涉稅服務,助力更多中小企業創新成長,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稅務力量。(歐陽蕾)
來源:重慶市稅務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大國基理”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重慶站)啟動
- 人民網重慶4月20日電 (胡虹)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4月20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主辦,重慶市委網信辦、人民論壇網承辦的“大國基理”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重慶站)在渝中區舉行媒體見面會。…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