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理工大學奪冠 首屆重慶市大學生智能網聯汽車大賽決賽收官

4月22日-23日,首屆重慶市大學生智能網聯汽車大賽決賽在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舉行。來自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等20支大學生隊伍的120余名選手同場競技,在模擬汽車賽道上比拼智能網聯汽車技術。
最終,重慶理工大學參賽隊奪得本科及以上組一等獎,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參賽隊斬獲高職組一等獎。
一等獎頒獎現場。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本次大賽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辦,重慶理工大學承辦。決賽包括靜態賽和動態賽兩部分,其中靜態賽分為技術報告、設計答辯和宣傳報告三個方面,佔總分的30%﹔動態賽包括車道保持輔助功能測試、自動緊急制動功能測試和智能泊車輔助功能測試等,佔總分的70%。
模型車配有激光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北斗定位系統、慣性導航系統、英偉達人工智能芯片和電驅動系統。在動態賽區,比賽場地分為直線賽道和環線賽道兩部分。直線賽道上,設置有多個紅綠燈、人行橫道和障礙物,選手們需要通過特征檢測或者深度學習環境感知算法、路徑規劃與軌跡控制等控制算法,來實現模型車准確判別出交通信號燈、人行橫道和障礙物,並及時制動實現安全停車以及自動泊車。環線賽道上,考查選手們組裝的模型車能否保持在車道上行駛,輪胎壓線將被扣除相應分數。
比賽現場。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精准識別紅綠燈、自動緊急制動、再次穩定起步……來自重慶理工大學的參賽作品在動態賽環節順利完成比賽測試,在直線賽道和環線賽道上均獲得了高分,最終斬獲本次大賽本科及以上組一等獎。
在實際的車道保持系統中,如何提取和提取什麼車道信息是關鍵。“我們最終經過灰度圖轉換、高斯濾波、Canny 邊緣檢測等圖像處理的步驟后通過霍夫變換檢測車道線,然后計算出實際中點與理論中點誤差,再通過換算控制舵機,實現智能小車的車道保持。”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學生柴亞楠介紹,參加此次比賽更重要的是交流互鑒、開拓視野,通過與其他隊伍的切磋,對之后解決技術難題有著很大的幫助。
重慶理工大學副校長何建國表示,此次大賽旨在通過大學生對智能網聯模型車進行軟件編程和程序調試等工作,實現基於環境感知、駕駛決策和運動控制的智能駕駛相關功能,著重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跨學科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重慶理工大學作為一所致力於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學校,非常重視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人才的培養。相信通過這次比賽,大家可以更好掌握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技能和知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同學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何建國說。
重慶理工大學參賽隊伍的智能網聯模型車在環線曲線賽道上比賽。晏紅霞攝
據了解,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院建有國家級車輛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汽車零部件先進制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全國首批教育部現代產業學院等教學與科研平台。
圍繞重慶汽車產業相關領域,近年來,重慶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學科科研團隊在多項關鍵技術取得重大成果。例如,以教授石曉輝領銜的汽車測試技術及裝備研究團隊,在國內率先研制出最高轉速達到每分鐘22000轉的新能源汽車高速試驗台,目前系列產品已廣泛應用於長安汽車、上汽、比亞迪、吉利等國內外40余家單位﹔以教授胡遠志領銜的汽車安全及智能駕駛研究團隊,先后主持和參與了國內10余家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50余款車型的碰撞安全開發,掌握了汽車碰撞五星安全的核心技術,並在賽力斯、東風小康等20余款自主品牌的車型開發方面得以應用。(晏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