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吸煙易患肺癌 醫生:做好這幾項預防措施很重要

近日,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數據顯示,肺癌仍位居中國惡性腫瘤發病首位。
人們應該如何防治肺癌?其發病因素又有哪些?肺上出現結節就一定是肺癌嗎?對此,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徐亞莉給出了解答。
長期吸煙患肺癌,醫生建議盡快戒煙
在患有肺癌的人群中,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狀最為常見,但有部分肺癌患者認為這僅是普通的感冒症狀。4月中旬,由於反復咳嗽、咳痰,張大爺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了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在問詢中醫生發現,在每年的冬春交替之際,張大爺都會因為受涼感冒而出現咳嗽、咳痰,每年累計時間達3月以上,為了緩解這一症狀,通常選擇自行服藥。同時,醫生還了解到張大爺有30年的吸煙史,平均每天都要消耗一包煙,直到近三年才減少了吸煙量。在結合CT影像結果后,醫生考慮張大爺患有肺癌並且已經發生了轉移。
“肺癌的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個體間也存在差異,具體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通常認為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徐亞莉介紹,吸煙、空氣污染、職業因素、飲食習慣、遺傳和基因改變都會引起肺癌,張大爺的肺癌主要就是由吸煙引起的。
徐亞莉表示,吸煙被認為是最危險的致癌因素,是肺癌的首要“元凶”。煙霧中的苯並芘、尼古丁、亞硝胺和少量放射性元素釙等均有致癌作用。而且吸煙者不僅損害自己的健康,“二手煙”的污染也會危害到其他人,特別是與吸煙者共同生活的人。
“最好是盡快戒煙,這樣可以降低患癌風險,但戒煙后的效果也有延遲性,一般吸煙高峰比癌症高峰要延遲10年,戒煙效果無法一蹴而就,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戒煙帶來的益處。”徐亞莉說。
既然吸煙是最危險的致癌因素,那麼不抽煙就一定不會得肺癌了嗎?對此,徐亞莉給出了否定回答。“不吸煙不代表不會受到煙草暴露的影響。有些人雖然自己不吸煙,但周圍有人吸煙,其長期暴露在‘二手煙’的環境下,依然會導致肺癌的發生。”
肺上出現小結節,定期檢查不可忽視
發現小結節的態度要重視,但也不能太過緊張,更不能一概而論,以免陷入“一刀切”的誤區。有些肺結節僅僅是良性的鈣化,而有些可能是早期肺癌。目前,低劑量螺旋CT可以篩選出最小3MM∼4MM的小結節,此時從影像形態上來看,不能精確分辨出結節的良惡性,按照目前國際上認可的標准可以定期隨訪,不需要盲目手術切除。
“但是如果患者結節直徑大小在6MM∼1CM,就需要臨床醫師做出充分評估,給予進一步的處理建議。”徐亞莉表示,高度可疑患者可通過參加第二年篩查、隨診復查、穿刺活檢、胸腔鏡或微創手術活檢等明確結節的良惡性。
“其實兩年前張大爺來醫院進行CT檢查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右肺中葉發現2個磨玻璃結節影,考慮腫瘤性病變可能,建議隨訪或進一步檢查,但是患者及家屬一直沒有重視這個事情,也沒有及時進行檢查和處理。”徐亞莉說,正是由於未定期對結節進行檢查,才耽誤了肺癌的治療。
據悉,目前治療肺癌的主要方法有手術、放射治療(放療)、化學治療(化療)、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等。就目前來說,手術是唯一能根治肺癌的治療方法。特別對於早期肺癌的治療,手術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否需要手術取決於癌細胞的擴散程度和病人的身體素質。“如果患有嚴重的心臟疾病、呼吸系統 <https://m.jianke.com/yyzd/huxixitong/>疾病,考慮到患者可能承受不了手術的打擊,一般不選擇手術。”徐亞莉說。
徐亞莉提醒,如果不需要進一步治療,那主要就是要好好調理身體,按照醫生交代的時間定期復查﹔如果需要繼續治療,一般在手術以后2-4周內,需要加強營養,適當的功能鍛煉,盡快讓身體從手術的創傷中恢復過來,准備好下面的治療。
遠離肺癌,做好這幾項預防措施很重要
作為惡性腫瘤排行中的首位,肺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徐亞莉建議可以從以下幾點做好預防措施:珍愛生命,遠離煙草,也遠離吸煙的人﹔做飯時開啟抽油煙機並定時清洗,少吃燒烤等不健康的食物﹔從事石棉工作的人員需做好防護措施並定期體檢﹔在霧霾天盡量少外出活動,有條件的話可購入空氣淨化器。“盡量做到健康飲食、多吃綠色蔬菜和水果、規律作息、鍛煉身體、保持心情愉悅。”(劉林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