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區教委:“豐富路徑 突出特色” 著力推動勞動教育取得新成效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落實見效,近日,重慶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推進會暨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博覽會舉行,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建設。
重慶市涪陵區作為重慶市第一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以《“豐富路徑 突出特色” 著力推動涪陵勞動教育取得新成效》在會上作報告交流,為新時代勞動教育實踐探索與教育綜合改革貢獻智慧和力量。
為貫徹落實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要求,涪陵區教委以鞏固重慶市首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創建成果為契機,上下聯動,真抓實干,豐富路徑,突出特色,著力推動涪陵勞動教育取得新成效。
涪陵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孫應勇作報告交流。涪陵區教委供圖
構建三級教材體系
確保勞動教學實施有質
一是開發地方教材。為傳承和弘揚涪陵人民敢為人先、銳意進取、艱苦奮斗的勞動精神,涪陵區教委專門成立地方勞動教育課程研發專家團隊,開發了小學低、中、高段及初中學段《勞動教育》地方教材共4冊,拓展了勞動教育的課程資源。
二是編印校本教材。在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勞動課程,落實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准的基礎上,涪陵區教委指導學校結合辦學特色、師資條件、地域勞動資源等,深化校本教材建設,打造特色勞動項目。目前,涪陵城七校《一顆青菜頭》、涪陵增福中學《涪州筍殼畫》、義和中心校《勞動與生活》等26所學校特色校本教材已編印使用。
三是建設基地教材。指導10個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充分利用特色優勢,打造涪陵榨菜、白鶴梁水文石刻、816軍工洞、焦石頁岩氣等精品勞動課程32門。
建立三類實踐場地
確保勞動實踐落地見效
一是建好校內勞動園地。涪陵區各學校利用科技室、勞技室、閑置土地等現有資源,全覆蓋建成校內勞動實踐園。建成涪陵十四中利用屋頂空間、大順更新小學利用閑置土地等特色勞動實踐園共50個﹔涪陵九中科創基地、浙涪友誼學校泥塑工作室、白濤中心校廚藝坊等特色勞動工作室(坊)共40個﹔並依托課后服務、興趣小組等形式,確保學生校內勞動實踐常態化。
二是打造勞動實踐場所。涪陵區各學校結合周邊資源情況,通過流轉土地、租用場地、合作聯辦等形式,積極開展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設。建成以涪陵南沱中心校流轉土地、涪陵四中校企聯辦、涪陵城七校租用場地等形式的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共20個,有效解決了校內勞動實踐場地受限、內容單一等問題,確保學生勞動實踐多樣化。
三是創建勞動實踐基地。涪陵區制定勞動實踐基地創建辦法,通過企業自主申報、實地查看、資料審核等,先后命名涪陵雪峰山、“816”核軍工洞等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共10個,年均接待10.5萬名中小學生參與研學實踐活動,確保學生勞動實踐特色化。
在涪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勞動實踐教育基地開展科普農業體驗活動。涪陵區教委供圖
打造三大勞動品牌
確保勞動教育走深做亮
一是打造勞動成果展示品牌。涪陵區圍繞“感受勞動之義、體驗勞動之辛、秀出勞動之美、展示勞動之效”,將每年5月設為勞動月,全覆蓋開展勞動精神宣講、勞動作品創作、主題勞動實踐、成果集中展演等活動。
二是打造“勞動大師”進校園品牌。精心遴選全國勞動模范楊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喬平、重慶市先進工作者秦亞敏等國家、市區級勞動先進人物21人,組建涪陵區“勞動大師”資源庫,邀請“勞動大師”進校園開展勞動精神宣講、勞動技能展示、課堂教學研討等活動75場次。
三是打造勞動研學實踐品牌。統籌協調區級部門、鄉鎮街道,打造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816”核工洞、白鶴梁水文遺址、涪陵國家現代農業園等勞動研學品牌基地。採取學校集中組織與家長自主選擇相結合的方式,做到學生每年至少參與1次勞動研學實踐活動。
“勞動大師”教學生種植蔬菜。涪陵區教委供圖
涪陵區成功創建首批重慶市級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以來,涪陵城七校“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改革試點項目”入選重慶市第七批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名單﹔5名師生、2個案例、1個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入圍重慶市勞動教育典型宣傳展示活動﹔近100名學生在國家、市級各類勞動技能競賽中獲獎。
下一步,涪陵區將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學習借鑒好做法好經驗,著力構建學生、家庭、學校、社會協同發力的勞動教育體制機制,加快建設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不斷推動勞動教育走深走實、入腦人心、身心並育,促進涪陵區中小學生真正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林果、晏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