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金融>>動態

劉中川:加速推動產業資本深度融合 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3年05月12日17:24 |
小字號

4月25日,數字重慶建設大會召開。會議進一步明確要加快構建數字文明新時代的市域范例,以數字化引領開創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新局面。在重慶科技創新投資集團領導下,重慶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重慶產業引導基金”)積極支持數字經濟、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補鏈強鏈,持續推動重慶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實體經濟,大力扶持培育科創企業,積極推動全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自身規模持續壯大,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運作水平穩步提升,產業發展帶動作用日益顯現。

該公司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重要戰略,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支持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有哪些布局?在撬動社會資本集聚、優化資金配置、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作為支持重慶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力量,未來將怎樣深度融入“2+6+X”產業規劃?近日,人民網重慶頻道專訪重慶產業引導基金董事長劉中川,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人民網重慶頻道:4月25日,數字重慶建設大會召開。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支持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方面有哪些布局?

劉中川:發展數字經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作為國家首批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近年來,重慶錨定智能制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壯大數字產業規模,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全方位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聚焦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關鍵領域,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堅持把大數據智能化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方向,把產業科技創新作為主戰場,把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作為主抓手,深入貫徹全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大項目投資力度。截至目前,公司設立數字經濟相關子基金25支,規模293.77億元,布局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新一代通信技術等多領域,投資相關企業90家,金額37億元,帶動社會資本投資68.7億元。

其中,投資的重慶忽米網致力於為中國制造企業提供數字化平台及解決方案,以大數據智能化創新技術消除中國制造企業“數字鴻溝”,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投資的重慶譽存科技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數字科技企業,在產業數字化轉型服務、產業大腦建設、小微金融數字化等領域實現了深度應用,為上百家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提供多層次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為數十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精准服務,為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助力﹔對接擬投資的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數字科技企業廣域銘島,專注於工業互聯網領域,打造國內首個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服務Geega工業互聯網平台,業務領域不僅覆蓋汽車上下游,還橫跨輕工、電子、有色金屬、能源等。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在貫徹落實市委“一號工程”,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方面,發揮了怎樣的積極作用?

劉中川:重慶產業引導基金緊緊圍繞市委“一號工程”部署要求,堅持市場化運作,圍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目標,構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群,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實體經濟,支持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資本賦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截至目前,已累計投資成渝地區相關項目180多個,投資金額160億元。

其中,投資四川金匯能項目,引進落地銅梁區,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該項目通過成渝聯動,充分發揮四川水電和重慶天然氣的資源優勢﹔投資的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西部地區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幫助引進先導藥物蛋白質科學及結構生物學大技術平台項目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填補了重慶新藥研發產業鏈服務平台空白。

此外,我們聯合招商局資本、四川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設立15億規模的重慶慧林股權投資基金,主投區域內現代服務業企業﹔協同西部(重慶)科學城、天府文投等組建5億元規模的成渝百景基金,通過投資成渝兩地具備共同產業基礎的文化科技領域,積極促進成渝兩地相關產業發展。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在助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方面,有什麼投資布局和主要成果?

劉中川:今年以來,重慶不斷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覆蓋面和影響力,對內帶動西部地區開放發展,對外銜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支持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方面,重慶產業引導基金主要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是設立專項物流基金,服務重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的國家定位。為推動重慶物流業發展,參與出資設立重慶渝物興物流產業股權投資基金,規模15億元,其投資的三羊馬(重慶)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現已成為公路—鐵路聯運模式的龍頭企業,為中鐵特貨主要的兩端作業服務商。

二是推動通道與產業深度融合,發揮“通道+經貿+產業”聯動效應。截至目前,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子基金投資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市企業11家,金額合計12.02億元,領域涵蓋汽車零部件、新能源、半導體、醫藥、食品加工業等。其中,重慶本地企業“水果零售第一股”重慶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專注原產於中國、泰國和越南的水果全產業鏈運營,是中國最大的東南亞進口鮮果分銷商。洪九果品精心打造國內優質水果“端到端”數字化供應鏈,積極助力鄉村振興,為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貢獻力量。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產業引導基金作為成立較早的政府引導基金,在發揮產業投資引領帶動作用,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有哪些重要舉措,取得了哪些成績?

劉中川:自成立以來,重慶產業引導基金秉持“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平台化”運營發展理念,努力發揮引導基金的“穩定器”作用,依托母基金平台,整合各方資源,搭建資金對接、產業對接、人才對接等綜合服務平台,強化協同聯動,推動產業與科技創新、金融資源有效融合,積極助力打造良好的重慶股權投資環境。

截至目前,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公司實繳資本102億元,管理引導基金規模132億元,參股設立基金總規模達778.23億元。其中,設立的40支子基金總規模達403.2億元,投資項目449個,投資金額251.86億元,投資重慶項目金額達155.61億元,佔總投資額的62%,帶動其他社會資本投資重慶282.68億元。

引進項目落地重慶62個,總金額超150億元。強化資本運作,推動企業成功上市(過會)36家,重慶8家。子基金及帶動其他社會資本合計投資重慶438.29億元,投資重慶項目2022年實現稅收超15億元,支持就業超10萬人,有力助推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

一是強化資金對接服務。我們持續深化央地合作,聯合中信集團、中國船舶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招商局集團、華潤集團、中金公司等設立7支央地子基金,總規模124.16億元,投資長安新能源、阿維塔科技、西南集成電路、海裝風電等在渝企業21家,投資金額30.54億元,帶動社會資本投資126.65億元。同時,與國風投基金、國華基金等國家級基金,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等兄弟省市引導基金,以及兩江新區、高新區、渝北區等區縣(開發區)資金合作,為企業提供間接政府增信、市場拓展機遇及政策支持。

二是強化產業對接服務。通過合作紐帶,公司積極對接中國船舶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華潤微電子、復星集團、博騰制藥、完美世界、化醫集團、機電集團等知名產業方,利用合作投資機構豐富的已投產業項目生態,挖掘上下游產業鏈合作機會,助力所投企業發展壯大。如,子基金南方工業基金投資億華通項目后,積極協助其與長安汽車、長安新能源等兵裝集團所屬企業開展深層次合作﹔華潤微電子持續在渝投資建設基板級扇出封裝、12寸晶圓生產線、功率半導體封測基地等項目,累計投資30多億元。

三是強化投資生態服務。公司積極與深交所、重慶股轉中心等交易所合作,通過組織路演活動,支持本地企業走向全國﹔與重慶農商行、重慶銀行、重慶小微擔保公司等多家金融機構開展“投貸擔聯動”,助力企業多元化融資﹔聯合舉辦“明月湖創新創業大賽”“創投成渝•發現金種子”等活動,更好暢通企業和資本溝通橋梁﹔帶動深創投、中金資本、復星創富、南方工業、渤溢資本等近30家知名股權投資機構管理團隊落戶本地,為重慶帶來高素質、專業化股權投資人員300多人,幫助引進多名獲得重慶英才計劃等人才稱號的高端金融人才,豐富了全市股權投資專業人才隊伍。

人民網重慶頻道:此前,重慶推出“2+6+X”產業規劃,同時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如何深度融入“2+6+X”,為重慶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力量?

劉中川:成立以來,重慶產業引導基金瞄准全市產業結構特點和改革方向,圍繞“2+6+X”產業規劃,聚力支持裝備制造、醫療健康等傳統優勢產業強鏈延鏈,支持數字經濟、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等新興產業補鏈壯鏈,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截至目前,我們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設立5支子基金,總規模58.96億元,投資領域覆蓋新能源整車、智能網聯技術、輕量化材料等產業鏈各環節。聚焦電子信息產業,設立5支子基金,規模100億元,已投項目202個,金額83.7億,帶動投資124.1億。其中,重慶項目54個,投資金額22.3億,帶動投資44.2億。聚焦醫療大健康產業,設立6支子基金,規模40億元,結合全市醫療健康產業特點,投資領域覆蓋中西藥、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醫療健康全領域。

當前,政府投資基金已經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升級的“助推器”和服務實體經濟的“生力軍”。下一步,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平台化方向,聚焦重慶“2+6+X”產業規劃,持續提升運作效率,增強運行實效,更好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更加聚焦產業布局。圍繞全市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特色產業集群和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產業集群的整體產業布局,強化產業鏈條補鏈、強鏈和固鏈,通過基金投資和平台招商功能,助力產業發展。

二是更加聚焦科技創新。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子基金投資重點,圍繞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支持力度,實現科技企業成長生命周期全覆蓋,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

三是更加聚焦聯動協同。加強基金投資與產業政策的配套協同,加強市級資金與區縣資金的聯動協同以及股權投資與債權融資的投貸聯動,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服務科創企業發展。

四是更加聚焦績效提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遵循行業規律,完善激勵約束、考核評價和投資容錯制度,更好實現經濟效益與政策效益雙重目標。(李金)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