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跟著“民聲”走 蓮花街道繪就群眾幸福底色

萬泉街社區養老食堂。蓮花街道供圖
為解決社區老年人就餐、單體樓治理等問題,巴南區蓮花街道組織區人大代表走進基層、深入社區,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建議和意見,讓各項民生實事跟著“民聲”走,繪就出當地群眾幸福底色。
一頓營養餐 溫暖2251顆老人心
自今年2月以來,萬泉街“社區養老食堂”正式營業,為轄區老人提供“兩葷兩素一湯一飯”的營養午餐,價格實惠、用餐便利、入口放心的餐食受到轄區老人的熱烈歡迎,每天都有60余名“常客”來此就餐。
搭建“社區養老食堂”,源於巴南區人大代表、萬泉街社區黨委書記楊坤梅的一次入戶走訪,看到獨居老人王文普午餐是一個小菜配白飯,便細細了解情況。“我一個人吃飯,炒菜麻煩,外面餐館又重油重鹽。”聽到王文普老人如此講,楊坤梅意識到,萬泉街作為老齡化達30%的社區,可能其他老人在就餐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經過多次入戶走訪及院壩會、座談會等多方式的社情民意收集,打造社區養老食堂的想法,在心裡萌芽。
楊坤梅多方奔走,從食堂選址、食堂裝修等工作,再到社區養老食堂的正式營業,她給予了群眾最響亮的代表回音。一頓健康可口的營養午餐,溫暖了轄區2251顆老人心。
安裝電梯后的萬泉街社區單體樓。蓮花街道供圖
一場接待會 破解35棟單體樓難題
如今,白淨牆面、透明電梯、明亮樓道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提升,讓萬泉街這個典型的老舊社區重新煥發活力,而這些改變源於一場代表接待會。
“以前是單位包攬樓棟單元電費、清潔費等,現在誰來組織收取,跟進后續管理?”巴南區人大代表李斌和楊坤梅邊聽邊記,共同探討如何破解轄區單體樓治理難的現狀難題。
蓮花街道創新開展接待選民“代表回音”工作,組織區人大代表走進基層、深入社區,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建議和意見,及時助推民生實事辦理。萬泉街社區轄區共計35棟單體樓,建成於20世紀九十年代,周邊基礎設施老舊、樓棟年齡結構老、無封閉式管理條件等一直是困擾社區的難題。如何破題,在代表接待會上,代表與群眾的交流探討中有了雛形。
2022年7月,經過“居民商議—社區提出申請—主管部門同意—民政備案—銀行開戶”等系列程序,萬泉街社區物業服務中心正式成立,“黨建+社區物業自管”模式使這片單體樓棟治理逐漸規范化。如今,社區物業服務中心運轉機制不斷完善,破舊單體樓也煥發出了新活力。(鄒佳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