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化賦能西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5月11日,首屆西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重慶永川舉行。如何認識我國職業教育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如何應對新技術變革和產業轉型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來自教育部相關部門負責人、14個省份的中高職院校管理者和各領域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呈現了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觀察、新思考和新實踐。
活動現場。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供圖
融入時代大局
抓住現代職業教育的“變與不變”
教育部職成司職業院校發展處處長任佔營指出,數字技術發展趨勢之下,職業教育發展的初心和核心內涵不變,各院校要緊緊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讓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則深入淺出地闡釋了近年來新法新政在職教領域釋放的各種積極信號。她認為,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凸顯職業教育的地方性、行業性、技術技能性、市場導向性的鮮明特色,提質培優,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高教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理事長周建鬆表示,現階段,融入時代大局,立足自身優勢和特點,加大開放、共享、共建,將西部職業教育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增長級支撐點。
以擴容提質為主線
重慶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
乘著全國職教改革發展的東風,以部市共建職業教育體系國家制度建設試驗區和技能型社會建設試點為統領,以服務發展為導向、以擴容提質為主線、以政策創新為牽引、以深化改革為驅動,重慶正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重慶職業教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10所院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數量位居全國第六、西部第一,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連續14年位居全國前列、西部第一。
重慶市教委副主任楊衛軍表示,希望以舉辦論壇為契機,加強省際、校際合作和開放創新,搭建西部職業教育交流互促的新平台。
永川位於長江上游、成渝主軸,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樞紐節點、橋頭堡城市,國家定位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西部職教基地。
重慶市永川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正元表示,近年來,永川堅持“品牌化、體系化、網絡化、國際化、機制化”“五化”發展思路,高水平建設西部職教基地,推動校企合作,出台“職教24條”,支持校企打造“命運共同體”,推進產業和教育理念共通、過程共融、優勢互補,常態化開設二級學院、訂單班、中國特色學徒制班,通過產教融合,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迭代升級。“未來5年,永川職業院校將達到20所、在校學生達到20萬人,並通過產教融合,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迭代升級。”他透露。
探索產教融合
以數字化驅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數字化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下,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任佔營認為,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是職業教育主動適應數字技術發展趨勢,改革體制機制、創新教育模式,實現數字化轉型,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數字化轉型是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楊新民分享了系統工程的內涵、核心內容及實踐案例,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新思考。
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秘書長鄧志良探討了如何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重塑職業教育的新生態。他認為,數字化轉型不應該僅僅定格在對學校數字硬件設施建設、信息化管理與服務層面,而應該重點聚焦於人才培養,更加重視數字化教育理念、組織結構、課堂形態、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的重構與再造。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校長聶強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園區模式”的實踐邏輯、困境、路徑,並結合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的具體實踐作了主題報告。
超星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史強以《數字化轉型助力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為題,從企業的角度對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及關鍵步驟等進行了分析。
在圓桌會議環節,來自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院校和企業的專家,圍繞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等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進行了交流研討。(代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