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重慶市教委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

培根鑄魂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3年06月09日07:46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6月8日,紅岩革命故事展演在重慶大學舉行。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6月8日,紅岩革命故事展演在重慶大學舉行。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將“學思想”擺在首位,不斷拓展課程內涵、豐富載體形式、深挖特色資源等,推動理論學習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

6月7日下午,重慶護理職業學院小會議室,一場讀書會正熱烈進行。

“隻有推動理論學習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讀書會上,重慶護理職業學院護理系黨支部書記簡平,將理論學習與專題黨課相結合,帶領黨員教師一同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大家談心得、談體會,現場氣氛熱烈。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將“學思想”擺在首位,通過不斷拓展課程內涵、豐富載體形式、深挖特色資源等,推動理論學習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截至目前,我們已在市屬高校完成動員部署,組織理論學習111次、專題研討134次,為思想‘再充電’、精神‘再補鈣’。”市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說。

重慶護理職業學院學生在上思政課。(受訪者供圖)

重慶護理職業學院學生在上思政課。(受訪者供圖)

豐富教學內涵,引導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

點擊進入重慶智慧教育平台,“黨史裡的重慶故事”等優質微課就出現在播放榜單前列,日均點擊量上千次。

“繡紅旗、獄中八條……通過學習平台上的紅色素材,我深深感悟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進一步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信念。”這天,長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祝國超在平台上學習完系列微課后,和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重慶智慧教育平台整合了中小學智慧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三大平台功能,利用數字化技術賦能思政課堂,豐富“大思政”教學內容,進一步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

“在主題教育中,我們牢牢把握總體要求,不斷豐富課程內涵,系統化實施了‘時代新人鑄魂工程’,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舉辦專題讀書班、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支部“微黨課”外,市教委機關黨委還組織部分黨員,赴廣安參觀鄧小平故居陳列館、緬懷館,重溫入黨誓詞,聆聽《拐點1977》等主題宣講,機關各支部充分利用我市紅色資源開展研學活動,引導黨員干部用偉大建黨精神滋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

“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重慶能源職業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結合主題教育開展,他們推出了“鑄能思源”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原著閱讀微音頻,由學院黨員學習教育服務中心講解員、星火研習社社員播讀《習近平著作選讀》等必讀著作,講述學習體會,系統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豐富內涵。

創新載體形式,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黨的二十大多次強調人才強國戰略,我們倍感責任重大。”近日,重慶護理職業學院教學樓內,一場別開生面的“微講堂”正在開講,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學院黨委委員、團委書記陳恆英向“青馬工程”的學員們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青馬工程”的全稱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旨在為黨培養信仰堅定、能力突出、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青年政治骨干。積極推進“青馬工程”,是重慶護理職業學院的一大辦學特色。

“以‘微講堂’為載體,我們把理論學習融入主題教育中,用大白話講清大道理。”陳恆英說,作為思政課老師,需要比學生們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努力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讓學生們聽得明白,想得清楚。

通過不斷創新形式載體,全市教育系統廣大黨員干部堅持以學為基,在學習中把握精髓要義,把堅定的理想信念植入靈魂、融入實踐、嵌入崗位。

圍繞推動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舉辦“學習新思想建功新時代”暨“愛尚思政課”實踐教學成果展示活動,組織學院師生代表和市內部分中小學師生近400人同台當“演員”,一起演繹《百年芳華路》《我們的現代化》等10個劇目,把理論學習成果搬上舞台,通過情景劇、舞台劇、音詩畫、朗誦、歌舞等形式將理論演“活”,提升學習效果。

西南大學組織黨員示范班等深入學校科技小院,奔赴田間地頭開展主題宣講,把科技創新和科技助農帶到基層,充分發揮黨員先鋒作用。

用活用好紅色資源,讓主題教育彰顯“紅岩味”

“我把兒子交給黨是應該的,享受特殊待遇是不應該的﹔我變賣財產奉獻給革命是應該的,接受黨組織歸還的財產是不應該的;作為家屬和子女,繼承烈士遺志是應該的,把王朴烈士的光環罩在頭上,以此為資本向組織伸手是不應該的。”6月8日,紅岩革命故事展演在重慶大學舉行,當王朴烈士的母親講到“三個應該”和“三個不應該”時,現場所有人都動容了。

紅岩革命故事展演,正是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及我市高校在主題教育中充分運用紅色教育資源的生動寫照。

“當年,這些故事就發生在重慶大學周邊,充分展示了信仰的強大力量。”重慶大學生態系師生聯合支部書記楊永川教授在看完演出后十分感慨地說道。

“紅岩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馮業棟說,在主題教育中,學校特別注重用活用好重慶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充分挖掘學校的紅色資源,通過舉辦“紅岩講壇”、開展紅色劇目展演等形式,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重慶師范大學堅持學思悟貫通、知信行統一,利用重慶紅色革命文化資源深入推進沉浸式研學踐行活動,將濃厚的“紅岩味”融入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

重慶郵電大學充分利用黨的紅色通信史豐富主題教育內容,引導黨員干部胸懷“國之大者”﹔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組織思政課教師等到紅岩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尋訪紅色印記 傳承紅岩精神”實踐教學﹔

重慶海聯職業技術學院組織“青馬工程”班學員走進歌樂山白公館,在“紅色旅行”中感悟“紅岩精神”。

“通過一次次沉浸式學習,淬煉了黨性修養,也補足了精神之鈣。”市教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不斷深化主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和師生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從而凝聚起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市的強大力量。(記者 李珩 左黎韻)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