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雲洲攜手泰山電纜 數字制造助力破解行業難題

藍色自行小車把巨大的電纜軸送到既定位置,黃色的機械臂將線軸卡好,設備啟動后線纜開始自動纏繞,一盤整齊的電纜線慢慢成型……在重慶泰山電纜有限公司(簡稱:泰山電纜)銅線車間,一盤盤電纜從這裡出發,遠銷全國30多個省區市,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電纜排線智能檢測與智能控制裝備。泰山電纜供圖
近日,重慶召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著力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在泰山電纜生產現場,工業互聯網機器視覺技術賦能,破解電纜行業發展痛點,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引進了智慧決策系統,構建高度自動化的智能制造體系,將生產車間內的物料、設備、人員、產品、物流等信息整合。”泰山電纜制造部副主任李娟介紹,通過可視化信息平台,實現人員、設備、車間環境等各方面的智能化安全管理,初步實現由傳統制造企業向高端智能制造和技術服務企業轉變。
工作人員通過電纜排線智能檢測與智能控制裝備工控機監控生產情況。泰山電纜供圖
從傳統行業跨界智能制造,並非一蹴而就。泰山電纜智能制造專員梁壯說,電纜行業車間日常生產普遍存在一個難題,就是排線過程中,當電纜線到了收線盤末端,需要人來推線,如果干預不及時,可能導致線纜疊繞,在放線時被卡住,嚴重時還會造成交聯工序停機,單點損失達到數十萬元。這道工序導致泰山電纜不得不在每個盤線點位安排人員,全程跟進這項技術含量、安全性都不高的工作。
為此,泰山電纜聯合浪潮雲洲旗下國器智眸(重慶)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國器智眸),以工業機器視覺技術實現生產智能化,破解關鍵環節痛點,夯實線纜行業數字基礎設施,協同提升產業鏈整體數字化水平。
國器智眸電纜業務總監杜以宇介紹,圍繞泰山電纜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痛點與難題,該公司利用機器視覺等數字技術,結合深度學習、邊緣計算形成軟硬一體化的能力,改善排線工藝,創新打造了基於機器視覺技術的電纜排線智能檢測與智能控制裝備。
“這一項目實施推廣后,以往每個排線點位都要安排工作人員,現在可統籌調配20人至30人補充到產線其他崗位。同時,系統排線工藝更優化,避免了電纜線纏繞出現重大損失。”李娟介紹。
浪潮雲洲工業互聯網副總經理、國器智眸董事長宋志剛表示,浪潮雲洲和泰山電纜攜手打造自動排線裝備,為線纜行業數字化轉型建立了示范。基於泰山電纜智能制造建設規劃,浪潮雲洲正在探索智能質檢、智能線纜剝離等更多應用場景,進一步向行業推廣復制。(馬春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