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探索“三合一化”機制 推動基層治理
6月15日,重慶基層治理工作推進會暨“治理強基”“地名鄉愁”行動動員部署會議在九龍坡區召開。會議總結通報了全市基層治理工作、區劃地名界線工作情況,安排部署“治理強基”“地名鄉愁”行動相關工作。
6月15日,重慶基層治理工作推進會暨“治理強基”“地名鄉愁”行動動員部署會議在九龍坡區召開。重慶市民政局供圖
建設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1239個 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
會上,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一年,在城鄉基層治理方面,全市完成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1239個,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聯動相關部門在農村增設婦女和兒童工作委員會,在社區增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實現全市村(居)民委員會下設委員會全覆蓋。同時推進村級議事協商創新,8個村被確定為全國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社區社會組織達8.9萬個,注冊志願者641萬余人,實施志願服務項目23萬個,建成村(社區)社會工作室9280個,社工專業人才達7.26萬人,“五社聯動,家園助力站”試點全國領先。
在區劃地名工作方面,《重慶市地名管理條例》頒布實施,成為國家條例修訂出台后首個施行的地方法規﹔重慶區劃地名歷史文化展示館建成投用,萬州區、奉節縣成為全國“點亮鄉村”地名服務試點單位。
接下來,全市還將厚植地名優秀文化,深化地名文化保護,把地名文化遺產保護融入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資源,實施分級分類保護。同時推進“鄉村著名行動”,設置展現鄉村特色的地名標志,合力培育鄉村地名文化內涵、加強鄉村特色資源宣傳、優化鄉村地名信息服務,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6月15日,民主村社區居民代表與物業、城市更新公司工作人員就規范停車開展議事協商。重慶市民政局供圖
探索“三合一化”機制 議事“小會議”激活基層治理“大活力”
作為此次動員部署會議的舉辦地,九龍坡區近年來探索實行“三合一化”治理機制,即資源整合、崗位綜合、管服結合和信息化支撐,不斷增強社區服務供給、提升社區服務效能。
在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完成改造的民主村煥然一新,充滿人文煙火氣息,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游玩打卡。
而在社區會客廳裡的議事堂,來自社區、居民、物業和更新公司的幾方代表,正在就民主村規范停車問題進行議事協商。
“民主村是全國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區),我們也借此契機,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和管服結合機制,把共建共享放在首位,攜手多方主體共同打造居民新家園。”民主村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滿足轄區居民在完善公共服務、健全交通設施、優化公共空間、提升社區環境等方面需求,社區常態化組織網格員、社區干部、黨員、群眾代表共商共議社區服務,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評”。目前已召集院壩會、座談會、居民議事會等專項活動20余場,收集意見建議300余條。
服務是社區的重要職能,在九龍街道盤龍新城社區,原有的8個服務崗位窗口被減少至2個,然而辦事效率不降反升。
原來,社區通過定期輪崗交流、結對互學,將“專人專崗”轉化為“全科全能”,綜合受理居民需要辦理的各類事務,以便及時、快捷、高效回應居民問題與需求,也讓社區治理更加精細化。
“不只是優化服務,在網格建設上,我們以37個‘小網格’撬動社區‘大治理’,積極協調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盤龍新城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累計辦理網格事項4120件,辦結率達到100%。
此外,盤龍新城社區還依托渝快辦、網格系統APP等應用平台,打通信息“孤島”,促進多跨協同,提升全域智治水平,將有限的“線下”服務搬到靈活的“線上”平台,提升社區精細化服務水平。並打造24小時智能化自助便民服務區,涵蓋就業、社保、計生、自助身份証辦理等服務。(夏金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