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稅務:落實水土保持責任 守護綠水青山

水土保持是一項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工程。近年來,重慶大力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作為這項費用的征收部門,重慶稅務部門不斷提升征收工作質效,優化繳費服務,嚴格落實水土保持相關優惠政策,助力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以及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開辦生產建設項目或者從事其他生產建設活動,損壞水土保持設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復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應當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專項用於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
“企業需在項目開工或建設活動開始前,向水利部門報送水土保持方案。”重慶市稅務局非稅收入處副處長張欣潔介紹,水利部門審核確定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數額后,由稅務部門征收。2022年以來,重慶地區累計已有4315個項目申報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
《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明確:征收的水土保持補償費按照1:9的比例,分別上繳中央和地方國庫,轉為用於治理水土流失的專項資金,專款專用於當地水土保持,讓被破壞的土地恢復生機,創造更多價值,形成良性循環,實現“綠水青山”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重慶以三峽庫區、坡耕地集中區、石漠化地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和水源涵養區為重點,依托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等重點項目,從建設穩產高產農田、植樹種草恢復植被、配套水系道路設施著手,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重慶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實施水土流失治理,涵養了水、保住了土、增加了植被,水源涵養生態功能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在奉節縣白帝鎮雞山村,隨著荒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實施,曾經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以前村裡很多年輕人還要外出務工,現在守著地,日子也能過得不錯!”村民劉德富坦言,耕地治理后,村裡因地制宜種上了土豆、玉米、蓮藕等蔬菜。目前,該村蔬菜種植面積達240畝,今年預計年產值將超過192萬元。
據悉,為簡化水土保持補償費審批和繳納,減輕企業負擔,2021年,重慶市稅務局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水土保持補償費的征收中,截至目前,累計通過“渝快辦”平台向市人防辦、市水利局共享信息7364條,打破了部門間信息壁壘,實現稅務部門和主管部門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實時傳遞數據,有效提升服務效率。同時,稅務部門還在全市范圍內統一了表單內容,優化表單格式,從提交申請到完成繳費僅需1天,相較以往節省了2天左右時間,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我在‘渝快辦’提交了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申請,當天就收到了稅務部門發送的繳費提示短信。”重慶俊尚置業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鄭玲介紹,她根據短信提示登錄重慶市電子稅務局,核對了一下項目信息、數據后“一鍵”就完成了繳費。
數據顯示,2022年,重慶共投入水土保持項目治理資金2.31億元,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28平方公裡,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17.4平方公裡。(陳穎)
來源:重慶市稅務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8月5日起重慶恢復往返大阪國際航線
- 推介會現場。鄒樂攝 人民網重慶7月25日電 (記者馮文彥)記者從廈門航空推介會上獲悉,廈門航空將於8月5日正式恢復開通重慶⇌大阪的國際航線,這也是自2020年以來,重慶首次恢復至日本航線,將為兩地旅客提供便捷的空中通道和高質量的出行體驗,為重慶廣大市民的暑假出行提供新的選擇。…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