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醫附屬璧山醫院新增3名“重慶市區縣醫學頭雁人才”

近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公布“2023年重慶市區縣醫學頭雁人才”名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重慶市璧山區人民醫院)3名醫師入選,至此,該院“重慶市區縣醫學頭雁人才”增至8人。
據悉,該評選項目自2021年啟動,旨在加快推進“人才強衛”建設,培養造就一批醫德高尚、技術過硬、數量充足、分布合理,引領各區縣專業技術、學科建設發展的醫學人才。這也是重醫附屬璧山醫院醫師第三次入選,此次入選的醫師分別是醫院黨委副書記、普通外科學科帶頭人,肝膽胰外科、肥胖與代謝外科學術主任/學術技術帶頭人陶銳﹔骨科主任醫師、骨科學術技術帶頭人彭李華和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黃成虎。
陶銳(右二)帶領團隊開展手術。重醫附屬璧山醫院供圖
在璧山扎根從醫20余年,陶銳堅持病患至上,不斷提升專業水平。近年來,他帶領團隊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主持開展了ERCP膽胰內鏡手術、腹腔鏡下肝葉半肝切除術、腹腔鏡下胰腺腫瘤手術、腹腔鏡下門奇靜脈斷流術、肝臟3D可視化系統在精准肝臟外科的應用、SPYGLASS膽胰子鏡及光動力腫瘤治療,腹腔鏡減重外科手術(LSG)等近20余項新技術項目,多項技術填補區域空白。累計操作ERCP技術3000余例,先后獲2017年首屆中國ERCP技術標准化操作病例大賽中國南部賽區第二名,2019年“仁心仁術”肝膽胰腫瘤病例比賽(重慶賽區)第二名,2019年第二屆全國青年ERCP大賽西南賽區決賽冠軍,分獲2020年第三屆全國青年ERCP大賽西南賽區和西部賽區決賽冠軍、全國A組總決賽亞軍等。牽頭創建肥胖與代謝外科疾病診療中心,打造以減重外科為核心,內分泌、臨床營養、睡眠心理中心、麻醉科、心血管內科參與的多學科MDT團隊,填補本地區空白。
同時,陶銳也致力於推廣精准診療,已將該技術的適宜性推廣到6家三級綜合醫院。由他主持的重慶市衛生適宜技術“ERCP規范化診療”推廣項目,先后培訓6家三甲醫院、10余名醫生規范開展ERCP技術項目,多次主持或參與國家級及市級學術會議,手術病例帶教演示等工作。今年成功入選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內鏡外科專家工作組專家委員,獲得牽頭的“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ERCP)在肝膽胰疾病中的規范化治療”技術項目獲批2024年度重慶市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成渝協作專項,也是璧山區首次獲批的省部級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單位,並推廣到成渝雙城。他積極探索並實施“琢玉”人才項目,著力加大碩博等高層次人才及拔尖骨干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通過出台招才引智政策,醫院人才隊伍結構名列同級醫院前列。
彭李華(右二)帶隊查房。重醫附屬璧山醫院供圖
據了解,彭李華是骨科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師、骨科學術技術帶頭人、臨床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也是重慶市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重慶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重慶市醫學會關節外科委員會委員、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協會運醫專委會委員等﹔曾榮獲重慶市金牌職工、璧山區三基技能比賽第一名、醫療技術標兵一等獎、重慶市醫院優秀員工等榮譽稱號。他率先引進關節微創技術,填補了璧山區技術空白﹔積極引進關節鏡技術及關節置換技術,並通過了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技術授權。努力推動科室標准化治療流程建設,先后建立了髖、膝關節置換、關節鏡手術、四肢骨折等10余項技術流程、預案,提高了治療效果,為患者節省了醫療費用。近年來,先后為數例85歲以上高齡患者成功手術、重建肢體功能,極大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得到一致好評。同時,作為科室創建市級臨床重點專科的主要力量和答辯執行人,他為科室成功創建成為“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骨科)”發揮了重要作用。發表SCI論文4篇。目前,該院骨科開設創傷1組、創傷2組,脊柱、關節四個亞專業組,能開展各類創傷、關節、脊柱手術,在脊柱、骨與關節創傷修復治療方面達到市級醫院水平。
黃成虎(右一)查房帶教。重醫附屬璧山醫院供圖
此次入圍的內分泌科黨支部書記、科室主任黃成虎是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糖尿病及其急慢性並發症、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性腺疾病、月經失調、痛風、肥胖症、骨質疏鬆等內分泌紊亂及代謝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從事臨床工作20年來,在區內率先開展了腎上腺靜脈採血、甲狀腺穿刺、動態血糖監測、糖尿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等多項新技術,提高了該院內分泌科的診療水平。黃成虎曾在上海瑞金醫院內分泌研究所內分泌進修、對內分泌代謝疾病前沿技術和知識進行全面系統的了解,形成了兩個研究方向(胰島β細胞功能的調控研究和甲狀腺疾病發病機制),共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承擔省市級別課題5項,發表SCI論文7篇。
他們表示,將不斷拓展新技術、新業務,加強學科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切實發揮重慶市區縣醫學頭雁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全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蔣永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