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法院探索推出車載便民法庭,開展巡回審判等司法服務——
把法庭設到群眾家門口
車載便民法庭行駛在下鄉路上。 |
忠縣人民法院將車載便民法庭開進社區開展普法宣傳。 |
江津區人民法院巡回審判法庭開庭審理一起濫伐林木案件。 |
核心閱讀
為了進一步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重慶法院立足當地實際,探索推出車載便民法庭,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集巡回審判、訴訟服務、法治宣傳等功能於一體,真正把法庭設到群眾家門口。
重慶多山。渝東北的大山,重巒疊嶂,看不到盡頭。
山間小路蜿蜒,瞅了瞅天氣,雲陽縣人民法院南溪人民法庭庭長溫春來朝著車裡喊了一聲:“趁著還沒下雨,咱們上山吧!”
“走,路上要開一個多小時,記得帶上國徽。”這次案件承辦人,是南溪法庭法官張青春。通往山裡的路,他走了很多年,從背著國徽去開庭,到現在有了車載便民法庭……
如今,走在田間地頭、社區小巷,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車載便民法庭:利用5G、人工智能技術,把智慧法院一站式訴訟服務“裝上車”,全域立案、全域送達、智能庭審,以流動的車輛便捷實現全方位、立體化訴訟服務。司法為民、便民、利民,這一新型家門口法院,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目前,重慶各基層法院均已配備車載便民法庭。院壩村落、街道社區,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車載便民法庭。2022年至今,重慶車載便民法庭共開展巡回審判、全域立案、法治宣傳7200余次,現場以案釋法、以宣普法、以詢講法,惠及基層群眾50萬人次以上。
出 發
直擊痛點,為群眾提供更便捷的訴訟服務
出發前,張青春打開一輛白色廂式車的車廂,一個“微型法庭”躍然眼前。
“別看面積小,但是應有的功能一個不少。”錄音、錄像、打印……照例檢查后,張青春關上車門,向著大山深處出發。
“重慶大山裡的天氣變化多端,對於一些出行不便的群眾來說,來法院開庭很麻煩,那我們就把法庭設到群眾家門口。”溫春來告訴記者。“你瞧,這山路有時窄、有時陡,但是這車開得穩當。”說話間,茂密的林木閃過,道路漸漸變得陡峭,車輛駛入山中。
從“你來”到“我往”的司法變革,司法服務與現代科技在這輛車上相融合。
想把法庭上的所有功能濃縮到一輛車上,並非易事。針對法官們以前在群眾家門口開庭面臨的難題,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做了大量調研,把更多精巧的設計藏在這輛車裡。
“車載便民法庭集成訴服一體機和‘易訴’平台,現場提供自助智能訴訟服務和人工引導訴訟服務,實現立案交費、案件查詢、証據提交、在線閱卷、電子送達等一站式訴訟服務。”重慶高院信息技術處相關負責人說。“比如,現場打印判決書、裁定書這一功能,就免去了當事人或者法官多次往返的麻煩。”長壽區人民法院長壽湖人民法庭法官劉婕對此深有感觸。
車載便民法庭為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張青春一樣,江津區人民法院蔡家人民法庭法官徐馳在基層工作多年,“車載便民法庭直擊基層訴訟服務的痛點。”以往,法官背著國徽,扛著打印機,進山下鄉,到了村裡隻能臨時布置一個簡易法庭。如今,冬暖夏涼、科技感十足的車載便民法庭讓法官和群眾享受到更多便利。
今年初,住在江津區蔡家鎮新開村村口的賴家,三兄弟為老母親去世后留下的一套房產爭得不可開交,老三向法院交了訴狀。可新開村村民打官司,去最近的法庭要走接近一個小時。
“賴家三兄弟,到車上來開庭。”徐馳招呼。“這不是輛車嘛,怎麼開庭?”賴家大哥嘴裡嘟囔著,臉上寫滿不相信。打開車尾的門,進入車載便民法庭,幾番疏導下來,兄弟三人達成調解協議。
“既然來了,就不讓你們再跑一趟了。”徐馳把剛在電腦中整理好的調解文書打印出來,蓋章、確認、送達、簽字……法庭內,所有手續一攬子辦完,案結事了。
不僅為群眾提供便捷訴訟服務,車載便民法庭還讓法官的審判業務更加高效。曾經,奉節縣人民法院興隆人民法庭因為“溜索法官”而備受關注。如今,隨著車載便民法庭的推廣使用,一輛車開進村社,便是一堂覆蓋全村村民的生動法治課。
哪些案件適合由車載便民法庭審理?根據車載便民法庭運行管理規定,在使用車載便民法庭時,盡量選擇涉及養老育幼、涉農侵權、相鄰關系等民生案例。“目前,從使用情況來看,根據法官辦案、法治宣傳、基層治理等實際需求,由承辦法官、法官助理或書記員提出使用需求即可。”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說。
重慶高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永利表示,重慶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山城、庫區”實際,自2013年研發出 “車載便民法庭”1.0版后,於2022年6月推出車體小、外觀美、功能強的“車載便民法庭”3.0版,實現了從“單機互聯”到“5G物聯”、從“坐堂問案”到“多元解紛”、從“單點運用”到“組網運行”等多項轉變。
開 庭
巡回審判解糾紛,助力訴源治理
“這兩棵銀杏樹是我爺爺那輩栽種的,他們有什麼資格砍?”
“這兩棵柏樹是在我的地裡,他憑什麼去砍!”
“砍樹那天,他們都是同意了的,現在卻來找我賠錢。”
遠處,原告、被告和訴訟第三人一路吵著走過來。一輛白色廂式車緩緩駛入雲陽縣坪東村院壩。車載大屏上,正播放著養老反詐的普法視頻,法官助理李斌小心翼翼地將國徽懸挂在車子正中央,庭前准備工作有條不紊地在院壩進行著。
案件的焦點是,樹齡超過60年的兩棵銀杏樹、兩棵柏樹。樹是原告王某的爺爺栽種的,砍伐后樹根發芽長大,生長於被告陳某宅基地門前。原告父母曾經居住於此,上世紀70年代遷走。陳某之后搬遷至此,而銀杏樹、柏樹所生長土地又系案外人楊某所使用。
主審法官和工作人員在調試著錄音錄像、庭審記錄設備,“涉案銀杏樹年代久遠,所有權爭議重重,十幾年間多次調解無果,情況比較復雜。”開庭前,南溪法庭工作人員聯合村委會現場調查了相關情況。
“現在開庭!”隨著法槌落下,本案正式開庭。
庭審現場,原被告分坐兩邊。此時,天空已經放晴,村民們干完農活,陸續圍在庭審現場周圍。審理過程中,庭審筆錄在大屏幕上滾動顯示。“車載便民法庭自帶的語音轉錄功能,將各方發言即時轉化為筆錄文本,公示在大屏幕上。其對普通話和重慶方言的識別准確率高達90%,書記員僅需校對並作少許修改即可,為整個庭審工作節省了大量時間。”溫春來說。
重慶法院全面落實一站式建設和訴源治理工作要求,將加強訴源治理作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舉措,車載便民法庭巡回審判成為訴源治理的重要載體。
對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余彥龍來說,訴源治理不僅僅是“案結事了”。潼南區作為全國有名的蔬菜種植基地,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型農產品交易模式,即農民將土地上尚未成熟的農產品提前出售給收購方,農民繼續履行管護義務,待農產品成熟后交付給收購方,俗稱“買青山”。
在潼南區一起“買青山”合同糾紛案件中,車載便民法庭來到蔬菜園。法官調研后發現,“買青山”在實踐中也產生了一些經濟糾紛,甚至引發訴訟。如部分“買青山”合同簽訂不規范,增加了農民維權難度﹔糾紛發生時的農產品往往處於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狀態,如爭議不能迅速解決易導致涉案農產品變質損毀﹔市場波動時部分收購方惡意違約,導致農民權益受損等。
這類案件並不在少數,如何避免更多農民權益受損?重慶一中院的一份司法建議送到了潼南區司法局,建議制作推行“買青山”示范合同樣本,共同建設交易糾紛速調、速裁機制,確保發生糾紛時第一時間組織買賣雙方處置成熟農產品。
普 法
審理一案、教育一片,向多元普法延展升級
選擇什麼樣的案子進行巡回審判?在法官看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案件,成為他們每次啟用車載便民法庭的一個重要考量。
梁平區的一宗贍養案件正在進行庭前准備。“這起贍養糾紛就在老人所在的養老院開庭。”考慮到老年人腿腳不便,以及養老院其他老人可能也面臨同樣問題,承辦法官田安琴選擇採用車載便民法庭來審理。
開庭前,車載便民法庭的大屏幕上,播放著有關贍養老人的普法視頻。“視頻都是我們提前做好的,每次到了老年人多的地方就會播放。”養老院的老人們慢慢匯聚到車子前。
如今,車載便民法庭正在向多元普法延展升級。
聽說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要將車載便民法庭開進小區,對一起高空拋物案進行巡回審理,南岸區海棠曉月小區的莫女士早早就候在了廣場上。
南岸區人民法院一審認定被告某物業公司應就原告的損失承擔20%的賠償責任,對於其他80%的損失,由除10名有確切未侵權証據者以外的其他業主被告均攤補償。物業公司與業主薛某不服,向重慶五中院提出上訴。
為進一步強化公眾拒絕高空拋物的法律意識,重慶五中院決定在涉案小區公開開庭審理此案,在審案的同時普及高空拋物的危害性、違法性及其應承擔的法律后果。案件宣判后,針對小區業主關心的案件爭議焦點,合議庭成員還為在場群眾進行了釋法說理。
現在,依靠車載便民法庭的多元普法功能,法院工作人員主動走到群眾中間,把群眾工作落到實處。“重慶法院把加強民生司法保護作為落實強基導向的基礎工作,參與市域治理,深化訴訟服務,主動接受監督。大抓基層,大抓基礎,推動重慶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李永利說。
2023年,車載便民法庭榮獲首屆人民法院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特等獎,成為運用信息技術服務人民群眾的生動體現。重慶法院正在全面深入推動“全渝數智法院”建設,以車載便民法庭為重要抓手,為司法工作賦能,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6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