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縉雲山做好綜合提升“后半篇”文章——

綠色生態催生近郊游網紅打卡地

2023年08月18日08:45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如今的縉雲山滿目蒼翠。通訊員 秦廷富 攝\視覺重慶

如今的縉雲山滿目蒼翠。通訊員 秦廷富 攝\視覺重慶

2018年,我市打響縉雲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拆除各類建筑物和構筑物62萬平方米,引導保護區內203戶520名居民完成生態搬遷

今年,北碚區加快推進縉雲山“一心四片”整體改造提升工程,以生態文旅為抓手,統籌布局文、旅、康、體產業集群

“竹林幽幽,房屋錯落。對,我們今天打卡的民宿,就隱藏在縉雲山上。”近日,北碚區澄江鎮縉雲村好不熱鬧,十幾名網紅達人沿著村道邊走邊拍,鏡頭下的縉雲村綠意環繞、流水潺潺,直播間當天圈粉無數。

“這是我們首次邀請網絡達人進村探店,通過直播拍攝、短視頻帶貨等形式,為鄉村旅游‘花式引流’。”縉雲村黨支部書記陳貞說。

“山上做減法、山下做加法”

縉雲村所在的縉雲山自然保護區是全國極少數位於特大城市近郊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珙桐、銀杉、紅豆杉、桫欏等多種國家級珍稀植物,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然而有很長一段時間,當地農家樂無序無度開發,一度造成山林破碎、植被稀疏,局部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痛定思痛,2018年,我市打響了縉雲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按照“山上做減法、山下做加法”的思路,累計投入28.95億元,拆除各類建筑物和構筑物62萬平方米,引導保護區內203戶520名居民完成生態搬遷。

在生態修復中,北碚區重點實施了黛湖生態修復工程,依托縉雲山的自然生態和景觀,整合沿線水系、林道、動植物資源等,因地制宜栽種了86種喬木、灌木、水生植物、花莖植物,恢復水域1.8萬平方米,讓黛湖重現“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容顏。

縉雲村率先嘗到甜頭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今年,北碚區加快推進縉雲山“一心四片”整體改造提升工程,即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縉雲山辦公地舊址為中心,大力培育紅色研學游產品﹔圍繞縉雲山東南西北四個山門,統籌布局文、旅、康、體產業集群,以生態文旅為抓手,高質量做好縉雲山綜合提升“后半篇”文章。

地處“一心四片”重要極核的縉雲村率先嘗到甜頭。過去,村裡的農家樂大多走大眾化低端路線,經營沒有特色,競爭力不強,消費群體以老年人為主。“消費需求在不斷升級,現在人們出來游玩已不再滿足於吃飯、打牌,更希望獲得一些更有內涵的文化體驗。”陳貞說。

為此,他們對31家農家樂進行了統一包裝提升,形成獨具巴渝風情的民宿集群,並配套開發了圍爐煮茶、戶外燒烤、露營住宿等休閑項目,縉雲村一躍成為近郊旅游的網紅打卡地。

“重新開張營業以來,生意一直不錯,周末、節假日幾乎天天爆滿。”清歡度民宿老板孫德紅說,除了本地市民,他們還經常接待一些外地游客,一年營業額有40多萬元。

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此外,作為國家批復的第二批以生態環境為導向的EOD試點項目,北碚區環縉雲山生態建設及生態產業化項目也在加緊推進中。

該項目涵蓋科學自然裡、縉麓生態城、金果園片區生態整治提升、梁灘河馬鞍溪流域治理、森林品質提升等5個子項目,建成后可推動經濟、社會、生態三方共贏,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為了保障項目推進,北碚區出台了專項工作方案,並設立了綜合協調、項目談判、規劃建設、投融資4個工作專班,加快項目節點進度。目前,項目實施方案已基本形成,談判專班與潛在社會資本方完成階段性洽談。

接下來,北碚區還將持續深耕縉雲山片區生態文化特色資源,以重點項目為牽引,把資源保護利用與文旅發展、城市提升結合起來,用好用活社會資本,鼓勵和引導村民有序參與到項目建設中來,構建“大生態、大健康、大旅游”產業發展格局,以縉雲山整體提升帶動北碚區域整體發展。(記者 左黎韻)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