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鞋加工基地變身和美鄉村“打卡點”

璧山區七塘鎮,備受游客歡迎的蓮花穴院落。通訊員 熊浩 攝\視覺重慶
璧山區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激活鄉村治理效能,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
雲霧花澗·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已累計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帶動農產品銷售助農增收1200余萬元
夏黑、金手指、陽光玫瑰……
這段時間,璧山區七塘鎮的多個葡萄品種相繼進入採摘季,而當地新近建成的雲霧花澗·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讓市民在採摘之余,多了另一番獨特體驗。
“從中心城區驅車隻需1個小時就可抵達,除了採葡萄,還可以品農家美食、觀田園美景、住特色民宿。”上周末,家住江北區石馬河街道的市民袁莉對這個院落化特色打卡點贊不絕口。
遠眺白日映青山,近看綠水繞村郭。在七塘鎮喜觀村和將軍村之間的雲霧花澗·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記者看到,一座座白牆黛瓦的民房掩映其中,景觀小品讓田野風情扑面而來,游人正徜徉其間體驗著自然悠閑的和美鄉村。
“別看現在這裡游人如織,是遠近聞名的‘打卡點’,但幾年前可是另一番模樣。”七塘鎮黨委宣傳委員、統戰委員張純友告訴記者,該鎮曾是全國有名的皮鞋生產和加工基地,由此帶來了諸多環境問題。前些年,皮鞋產業逐漸淘汰,大批村民外出務工,這裡又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人口流失問題。
2022年10月,璧山區啟動了雲霧花澗·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建設。
“我們按照一戶一策、一院一品、連點成片的思路進行打造。”張純友介紹,項目把幺灘院落、向家院落、江家坪院落、蓮花穴院落納入實施范圍,圍繞農房品質、院落顏值、村落價值、田園產值等進行提檔升級。
比如,蓮花穴院落是四川美術學院“藝術介入鄉村”的基地,藝術家們用劇場、美術館、圖書館、裝置雕塑等喚醒村落,吸引大批游客到此品咖啡、看油菜花海、聽鄉村音樂會、欣賞“肉蓮花”“璧山草龍”等非遺表演……讓從前無人問津的“空殼村”躋身網紅“打卡地”。
雲霧花澗·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建設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提檔升級,當地村民成了美麗環境的直接受益者,還有了增收致富的機會。
“每逢節假日,村裡的餐飲住宿業就忙個不停。”萬友會是將軍村村民,除了開農家樂,她還利用自己在社交直播平台有不少粉絲的優勢,在果品收獲季,幫鄉鄰們帶貨。
讓游客來得了、留得住、傳口碑,是雲霧花澗·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建設伊始,就考慮的一個重點。於是,“連點成片”的思路成為一大亮點。璧山區在項目核心區依托穿境而過的璧北河,建起一條長約10公裡的親水步道,串聯周邊重點打造的昆虫王國、高灘瀑布、花仙子萬花園、萬畝彩色梯田、蓮花穴藝術院落等項目,形成農文旅產業集群。
“截至目前,項目已累計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帶動農產品銷售助農增收1200余萬元。”張純友表示,接下來當地還將深挖歷史文化資源,積極推動學農花園、青年藝舍、蓮花穴民宿等項目建設,持續發揮藝術家長期駐點優勢,把藝術與鄉村融合在每一個角落,將片區建設成具有地域特點、鄉愁記憶、時代特征的川渝兩地鄉村高品質生活宜居示范窗口。
記者從璧山區農業農村委了解到,該區正通過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激活鄉村治理效能等舉措,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
到目前為止,璧山已實現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達100%,村(居)民小組“四好農村路”通達率、通暢率達100%,行政村通寬帶率達100%,場鎮5G覆蓋達100%等“四個百分百”。(劉翰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