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灣濱江公園:打造重慶“最美江灣”

金海灣濱江公園一角。通訊員 任意 攝\視覺重慶
金海灣濱江公園毗鄰嘉陵江岸線,其中消落帶面積約40公頃,佔公園總面積1/8
金海灣公園群由禮嘉向大竹林自北向南沿江岸線呈帶狀分布,有沿江石灘、礁石河岸、崖壁、溝谷、草灘、綠谷、溪流等,盡顯峽江特色
清早,迎著旭日、踏著晨風,王麗又跑了10公裡。自從金海灣濱江公園城市公園項目建成投用后,她幾乎每天都要在公園的跑道打卡鍛煉。
“城市變美了,健身有了去處,人也變得更有精神了!”王麗打卡的金海灣濱江公園位於兩江新區嘉陵江“幾”字形岸線上,這裡原生態的河谷石灘與生態修復的花草樹木、精心設計的工業遺跡相得益彰,“開門見綠,5分鐘可達!”
兩江新區依托“一半山水一半城”生態本底,已建成130余個公園。著眼打造重慶“最美江岸”,金海灣濱江公園正成為“百園之城”中最靚的一個,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沿嘉陵江緩緩展開。
金海灣公園群由禮嘉向大竹林自北向南沿江岸線呈帶狀分布,有沿江石灘、礁石河岸、崖壁、溝谷、草灘、綠谷、溪流等,盡顯峽江特色。
早在2018年,兩江新區就開展了金海灣濱江公園至水土沿江休閑道規劃研究,規劃形成一條沿嘉陵江自金海灣濱江公園至水土的長約48.8公裡,集“漫步、跑步、騎行、休憩、娛樂、觀光”功能於一體的濱江休閑道。
2020年,兩江新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開展了嘉陵江(水土至大竹林)兩岸資源本底梳理及城市設計策略研究,劃定了山水生態保護區、景觀地貌保留區、陡坡崖壁水土保持區、游憩景觀打造區。
“突出人文精神、城鄉特色,彰顯城市氣質。”兩江新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金海灣公園群規劃設計從整體視角出發,對嘉陵江沿岸“山水林草”系統進行全面的保護性、修復性設計,在創造復合性景觀空間、提升山城顏值同時,結合重慶特有的山城、江城文化,打造人文景觀。
據介紹,金海灣濱江公園依次分為峽江風貌展示區、嘉陵江故事區、坡谷水上森林區、濱水活動體驗區、工業記憶花園區、濱江文化區等6個分區,規劃總面積321.7公頃。
金海灣濱江公園毗鄰嘉陵江岸線,其中消落帶面積約40公頃,佔公園總面積1/8。
兩江新區市政園林水利管護中心高級工程師余志勇介紹,建設具有生態修復能力的濱江公園是金海灣公園群總體規劃的核心目標和創新理念,為保留嘉陵江原始生態,兩江新區將城市開發建設沿岸線往后退,“雖然增加了建設成本,但是將生態空間還給了群眾。”
據介紹,公園在嘉陵江常年水位線以內,以100—500米不等距離進行退讓,通過保護原生植被群落、修復受損土壤、擴大生態保育林面積、建設雨水濕地花園、恢復和改良消落帶植物品種等措施,增強公園海綿體的淨化能力,有力保護嘉陵江水環境安全。
“豐富濱江游憩生活、展現山城自然魅力。”兩江新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負責人稱,在抓好生態與文化保護的同時,兩江新區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持續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宜居環境的需求,讓市民和外地游客感受重慶山水園林的獨特魅力。
記者了解到,金海灣公園群內的16.7公裡無障礙慢行步道,適合步行和自行車騎行,鼓勵市民低碳出行﹔園內植物在保留和恢復原生樹種、構建綠色本底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成片開花喬木和精致花境植物,突出“花漫兩江”的濱江景觀特色。
一年四季不重樣,景色美“無死角”。如今,金海灣濱江公園已成為市民游覽江景的好去處。(彭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