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如何培養創新人才?“三創教育”的反思與展望

面向未來教育,如何煥發學生個性活力?傳統教育如何面對人工智能的沖擊?重慶八中以“三創教育”為學生應對未來打好基礎。
今年,是重慶八中與“三創教育”結緣的第5個年頭。從最初的設想落地,到實踐走深走實,重慶八中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積澱了新思路、新理念、新做法,幫助學生創造無限可能。
8月20日,重慶八中第三屆國際學習節舉行,來自國內外的知名高校專家、教授圍繞“人工智能時代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交流展示了重慶八中“三創教育”發展的美好願景和實踐創新成果。
活動現場。重慶八中供圖
所謂“三創教育”,即創新、創造、創業,聚焦“個性化的學習內容、真實作品導向的學習過程、全球化的學習社區”三個維度推動教育創新。其中,“創新”指學生看世界的眼光與視角,“創造”指學生將所學轉變成真正所用的能力,“創業”則指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為更多人創造價值的能量。
在專家主旨報告環節,重慶八中校長周迎春以《“三創教育”與重慶八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為題進行了分享。“在‘三創教育’中,孩子們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對待問題的態度、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技能。”周迎春表示,“三創教育”是面向人工智能時代的一種全新教育范式,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創業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全球化的視野,為學生做好應對不確定未來的准備。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陳霜葉認為,時代在變化,學生面臨的未來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相對應的,學校傳授給學生的課程也應該與時俱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李芒從教育技術角度看教育創新,探討教育數字化轉型與創新能力培養。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賴春從“創新、創造、創業教育的回顧與展望”出發,介紹了重慶八中“三創教育”的具體實施與未來發展。
學生論壇。重慶八中供圖
隨后,不同三創學習項目的學生代表與三創教師代表,共同開啟了學生論壇。學生分享了自己在三創學習中的體驗與所得,遇到的挑戰和機會,三創與傳統課堂學習的區別,以及如何將在三創學習中培養的能力運用在其它學習中。GLocal項目的學生還借此契機,推出了自己制作的白皮書《把重慶帶向世界》。白皮書中收錄了他們從建筑、交通、民俗、美食等方面發現的家鄉寶藏,以及可以讓人們生活得更好、把家鄉推廣給更多人的各種創意解決方案。
家長參觀“走進三創”快閃展。重慶八中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為給三創項目學生提供更多展示和獲取真實反饋的機會,促進不同角色間的互動,當天同期舉辦了“走進三創”限時快閃展。90余名三創項目的學生在展覽前三天就進入學校,思考創新、創造、創業教育成果展示如何落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關注什麼,思考什麼,獲得什麼啟發,創造出怎樣的作品,不同角色如何共同出力等等,都在展覽中得到充分體現。同時,展覽緊密結合本次學習節的主題,參展來賓和學生一起體驗教育場景中的AI應用,感受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教育。
此外,還有為期一周的三創新生體驗營,兩百多名即將入讀三創初中和高中專班項目的學生,以及設計、傳播、自然科學、AI等領域的教師、行業專家一起用三創的方式生活、學習。體驗營鼓勵每個人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並學會和不同的人合作。(晏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