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教育資訊

“行走的思政課” 挖掘南岸區夜間經濟賽道活力

2023年09月05日20:22 |
小字號

今年暑期,為深入研究南岸區夜間經濟與夜市文化融合發展新氣象,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學生組成調研組,以“堅定思政道路,點亮夜間經濟”為主題,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充分感知夜間經濟新變化,探討夜間經濟新方向,在社會大課堂上好“行走的思政課”。

實踐團成員正與攤主溝通交流。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供圖

實地調研:

“煙火氣”點燃“夜經濟”

暑期兩個月,調研小組先后前往南岸區南濱路東原1981、長嘉匯購物公園、龍門浩老街·下浩裡、茶園城南家園等6處特色街區,聚焦政策指引、街道環境治理、街道安保問題、街道文化建設等現實問題,以派發問卷、走訪夜市街區商鋪、採訪顧客等形式開展實地調研。同時,深入調研夜市管理方,走訪相關社區與經濟體,探尋發展現狀。

“我是今年八月剛來擺的攤,咱們集市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老板全是年輕人!更懂年輕人愛吃什麼,愛玩什麼。”“有好市”手工漢堡店的老板講起了自己的漢堡創業史。

經過與各個攤主溝通,調研小組了解到“有好市”年輕攤主的比例幾乎佔到了90%,目前這裡的攤位費是150元/天,但每家店鋪的純收入普遍保持在300~600元,一些網紅攤點每天純收入甚至能達到兩三千元。

“夏天就應該是熱熱鬧鬧的,有得逛、有得耍。”市民劉先生和朋友下班后就來逛夜市了。他希望,重慶多打造這樣的夜市,越大越好,充滿了人間煙火氣。據本次調研不完全統計,多數夜市附近居民都保持著一周逛一次夜市的頻率。

實踐團成員正在採訪市民。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供圖

通過走訪對比南岸區各大夜市,調研小組試圖找到夜市消費的增長點。城南家園夜市與“不夜南濱”品牌夜市街區相比,前者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個低成本的生活場景,后者涵蓋長嘉匯購物中心、龍門浩老街·下浩裡、東原1981有好市等市集,旨在打造具有“夜景、夜食、夜演、夜游、夜娛、夜購”等夜間消費業態的超級市集,是區域市場消費的新熱點。兩者定位有所不同,消費群體也存在差異。

此外,調研小組發現,南岸區在完善基礎設施和城市管理方面不斷投入資源,解決攤位設置、環境衛生、安全隱患等問題,規范夜間經濟發展。

解決問題:

線上銷售、視頻推廣多措並舉

通過前期實地調研,以及與南岸區商務委相關工作人員的交流,實踐團總結出南岸區夜市文創產品銷售渠道單一、餐飲類攤販攤位費較高、地理位置帶來銷售差異等問題。

針對文創產品銷售渠道單一這一困境,實踐團搭建並優化“夜市小鋪”淘寶店鋪,利用前期積累的素材,進行摳圖、美化、產品設計等一系列專業處理,自制上架了馬克杯、帆布袋、香薰、手辦等10余件夜市特色產品。

自制夜市特色產品之帆布袋。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供圖

同時,團隊通過視頻推廣帶動人流,拉動夜間消費市場,借助數字技術點亮夜市經濟,提高經營者收入。團隊成員還在現場為經營者進行線上平台使用教學,把數字化理念傳播給更多的經營者。

兩個月下來,實踐團收獲了《文化賦能夜間經濟發展研究——以重慶南岸區“不夜南濱”為例》等兩篇論文、《南岸區夜市環境與消費者滿意度:基於重慶市場的案例分析》等四篇調研報告,以及自制特色文創產品六件、市場策劃書兩份等實踐成果。

實踐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夜間經濟調研活動促進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上好與國情、社情、民情相結合的“大思政課”。(晏紅霞)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