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鋒區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廣安市前鋒區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因勢利導,在壯大優勢主導產業、強化農業科技引領、創新機制激發內生動力等方面著力,不斷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走出了一條以農業現代化推進鄉村振興的奮進之路。
賦能農業現代化“加速跑”
近日,前鋒區廣前大道的四川廣安和誠林業有限公司,“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廣安青花椒”等赫然醒目。生產車間裡,多條生產線上的工人正忙著生產一批批干花椒、花椒油等產品。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廣安青花椒”品牌不斷做大做強。目前,前鋒區青花椒種植面積有10萬畝、年產量6萬噸,年產值約12億元。
與青花椒產業齊頭並進的,還有糧油、生豬、茶葉三大特色優勢產業。前鋒區堅持因地制宜,著力構建以糧油、生豬為主導,以青花椒、茶葉為特色的“2+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據悉,該區實施撂荒地整治行動,完成1.2萬畝撂荒地整治,並全部用於糧油生產。因地制宜推廣大豆高粱復合種植、果園套種大豆等模式,最大限度挖掘糧食增產空間。實施水稻、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大力推廣優質高效農作物新品種和低碳綠色農業生產適用技術,實現單產總產雙增。
全面推行“豬+沼+果(菜)”生態循環經濟模式,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7%以上。建成虎城新希望生豬育肥場,正式投產龍灘正邦養殖場。正邦農牧種養循環基地年出欄優質仔豬12萬頭,配套種植柑橘2500畝,蔬菜2000畝,年綜合產值效益達7000萬元以上。
依托華蓥山生態、氣候和資源優勢,大力推進“茶+康養+旅游”融合發展,通過改擴升級老茶園、積極拓展新茶園,在龍灘、桂興建成5000畝的生態茶園基地,前鋒區茶葉種植面積達1.2萬畝,產值0.8億元。廣安市森林雨茶葉有限公司生產的“廣安鬆針”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該公司生產的白茶“蓥山皇片”斬獲2022年世界綠茶評比會金獎。
為現代農業植入“智慧芯”
9月1日,在前鋒區觀閣鎮銀頂村田間,農技專家正在為鎮村干部、種糧大戶講授再生稻生產的病虫害防治技術、肥水管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等內容。
今年,該區晚秋生產按照“主抓再生稻、突出秋洋芋、主攻秋紅苕、擴大秋大豆、發展秋雜糧”的思路,蓄留再生稻2萬畝,計劃種植秋洋芋1萬畝、其他雜糧0.5萬畝,通過科學布局,示范引領,在代市鎮、觀閣鎮分別打造500畝以上的再生稻示范片各一個。
再生稻生產技術是前鋒區著力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的縮影。近年來,前鋒區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在良田建設和科學種植上下功夫,緊盯撂荒地整治、大春育苗、田間管理、晚秋生產等關鍵環節,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水稻綠色防控、玉米綠色高產栽培、地力培肥、秸稈還田、再生稻生產等種植技術,為農業生產插上科技的翅膀,為糧食穩產增產提供有力保障。
該區大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將機械化作業貫穿於“耕、種、管、收” 農業生產全流程,農業生產機械化率不斷提升,從以往的用牛耕地犁田、純人工作業到如今的全程機械化操作,前鋒區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截至目前,前鋒區共建成高標准農田16萬余畝。
除現代機械外,前鋒區農業生產中處處可見智能化元素:通過數字農業綜合管理平台,可以實時看到土壤墒情、肥力、風速、溫度、光照等數據﹔安裝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可對影響農田環境變化的因素進行監測,實現生產實時監控和管理﹔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設備,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等技術。
截至目前,前鋒區建成各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6個,各種智能化設施和現代農業機械不斷增加,為農業增產增收增添了科技保障。
激活農業現代化新動能
9月4日,前鋒區龍灘鎮歡喜坪村養蜂基地,一排排蜂箱映入眼帘,蜂農們戴著薄紗頭罩,或照管蜂箱,或收集蜂蜜,一派忙碌景象。
養蜂產業是歡喜坪村發展集體經濟、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舉措之一。近年來,該村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和產業發展新模式,深化村企合作發展思路,成立歡喜坪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引進華蜜智能裝備(常州)有限公司價值90萬元智能蜂箱及數字傳輸設備入股,集體經濟投入86.5萬元,成立廣安市峰子岩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現代智能養蜂基地3個、中華蜂繁育基地1個、岩蜂母本源遺址1處,吸納蜜蜂養殖大戶3戶,養殖散戶330余戶,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余萬元。
經過多年發展,前鋒區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壯大,前鋒區共建立109個集體經濟組織,今年以來,前鋒區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337.35萬元。
當前,前鋒區培育專合社266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家、省級示范社11家、市級示范社3家、區級示范社13家﹔培育家庭農場569家,其中省級家庭農場8家、市級家庭農場39家、區級家庭農場48家﹔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家。
伴隨著農業現代化不斷深入推進,一幅糧倉滿、果蔬豐、百姓富、鄉村美的瑰麗畫卷,正在前鋒大地上精彩呈現。
來源:前鋒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