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協同創新區5個科研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資助

9月14日,記者從兩江協同創新區獲悉,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科創中心的5個科研項目獲立項資助。
入選項目。兩江協同創新區供圖
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此次有3個科研項目獲得立項資助。其中,中心博士后楊志軍申報的“跨GNSS-/GB-InSAR系統天地強異構融合地表微形變反演技術研究“項目,針對我國地質滑坡災害頻發、受威脅人口全世界最多的實際情況,為地質滑坡災害監測預警和滑坡災害物理機理研究突破提供助力。
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中心現已組建500余人科研團隊,獲批省部級以上平台6個,獲批科技項目490余項,建設25個技術研究所,正探索引導科研團隊闖出一條“自主運營、市場競爭、屬地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哈工大重慶研究院首位進站博士后周國相申報的“3D打印多層頻率選擇表面熱應力調控與可控收縮機理研究”項目獲批立項,這是該研究院首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資助。
該項目主要圍繞電磁超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實際應用過程中的關鍵基礎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有望為航空航天飛行器綜合性能的提升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哈工大重慶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獲批立項體現了研究院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開放學術視野和堅實科研能力,標志著該院青年人才在3D打印和結構陶瓷材料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的新突破。
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科創中心博士后鄒程雄申報的“基於材料基因工程及多強化機制耦合效應的新型鈦合金設計方法”項目,則是探索構建鈦合金數據庫,尋找並確定影響其性質的“材料基因”,並為鈦合金的成分設計優化與工藝調控提供重要的數據和技術支撐。該項目研發對解決我國航空航天材料“卡脖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和工程應用價值。
西北工業大學科創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於去年底獲批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今年首次組織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下一步,將做好項目管理與服務工作,加強項目申報的統籌與規劃,推動中心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長,為中心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孵化打下堅實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